□ 本报记者 傅苏颖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5日颁布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修正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3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42亿美元。而5月份外管局颁布的初步数据分辨为经常项目顺差409亿美元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550亿美元,均有百亿美元左右的调升。
那么,据修订后的数值,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同比降落收窄为32%,而一季度资本及金融项目顺差642亿美元则较去年的逆差128亿美元升幅扩大。
因此,针对目前受市场关注的“热钱”问题,外管局副局长邓先宏表现,在我国,由于存在资本项目管制,所谓“热钱”应明白为那些纯粹以投机套利为目标、无真实贸易或投资背景的国际收支交易及跨境资金流动。
邓先宏介绍,目前没有发明境外热钱有组织、大范围流入境内。从今年2月开端,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外汇流入量较大的13个省市组织开展了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举动。截至目前,专项举动已查实190起涉嫌违规案件,涉案金额73.5亿美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那么,这个数字是建立在对国际收支交易记录进行系统排查的基础上的,是实打实的。也正因为如此,才得出一个认识,我国大多数国际收支交易是合法合规的,但不消除违法违规资本“借道”混入。有观点动辄认为有成百上千亿的“热钱”流入,应当要基于事实根据。
邓先宏表现,从专项举动看,“热钱”进入的重要目标就是进入股市、楼市获取资产价格上涨收益,这符合“热钱”的投机套利本性。
至于“热钱”流入的原因,邓先宏说明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良好的经济基础面以及汇差、利差等价格因素是吸引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基本原因。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回暖,加之本外币正利率差和国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影响,对境外资本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外汇资金持续流入,推高了国内股市和楼市价格,强化了国民币升值预期,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外汇资金流入,必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正反馈机制。
此外,邓先宏表现,我国经常项目已经开放,但资本项目还存在必定管制,资本项目中各个子项目之间管理方法和管制程度也存在必定差别,因此,“热钱”必定竭尽所能避开管制,从开放和方便化程度较高的渠道(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渗透流入。
因此,防备“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宜标本兼治。邓先宏认为,从长远来看,要害是更加重视进步经济增加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推动经济发展方法转变和结构调剂,理顺国内资源、资金等价格系统,不断完善国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施展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避免给“热钱”供给持续套利投机的空间。同时,要坚守防备风险的政策底线,着眼当前监管中的重点渠道、重点项目和单薄环节,不断完善外汇管理以及相干管理政策,加强监管和谐,充分施展监管合力,严格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运动,有效防备和遏制“热钱”流入,切实保护好涉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