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以上几个特点,通胀压力已难构成要挟,下半年政策的重心应当从把持通胀上有所转移。如果中国CPI在三季度见顶的话,全年CPI增加保持在3%左右应当难度不大,不必过于担心。
7月份预测的机构中,除了海通证券认为可能加息一次外,其他机构都认为基准利率将保持不变。这预示着大家认为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压缩的必要。
国民币升值虚晃一枪
在6月中旬的《出口难持续,警惕贸易战》一文中,我们指出5月份的出口超预期增加可能是昙花一现。6月份出口同比增加的一致预期为37.3%,比5月份实际增加低了11.3个百分点,7月份出口增加的预测进一步下滑至32.6%。
美国近期的经济领先指标预示,美国下半年经济可能会比一季度差。美国6月份ISM制作业PMI为56.2,比5月份降落了3.5个百分点,为半年来的最低程度;同时,6月份芝加哥PMI为59.1%,比5月份降落了0.6个百分点,已经持续两个月呈现下滑。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美国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并不乐观,美国经济复苏有放缓的趋势。”美联储一直保持低利率不变,就是想以低利率刺激出口、投资和花费,但单靠货币的手段刺激经济很容易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泥沼。
拉动美国经济的引擎——花费,恐怕将受阻。5月份美国个人储蓄率由4月份的3.8%上升至4.0%,为2009年9月以来的最高程度。美国的失业率虽然降落到了9.5%,但6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2.5万人,今年以来首次呈现降落。美国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6月份花费者信心指数超预期下跌至52.9,比5月份跌了9.8个点。
虽然欧洲债务危机有所稳固,但“欧猪五国”的问题并不是欧盟出点救助金就能了事,财政赤字要调剂,欧洲的银行也将经历去杠杆化的过程。欧洲经济恐怕要长期处于苦楚的挣扎之中。
如果欧美经济复苏放缓,中国下半年出口会呈现必定的艰苦。近期波罗的海指数(BDI)暴跌,从5月26日的4209下跌至7月6日的2127,跌幅近50%。BDI通常作为国际贸易变更的先行指标,未来全球国际贸易形势恐怕会比较严格。
外需的不断定性可能使国民币升值路径变得难以捉摸,升值幅度恐怕不会太大。6月19日,央行发布汇改,国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月21日的6.8275升值到7月6日的6.779,累计升值0.7%。专家们预测7月31日的国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升至6.7650,2011年1月31日的国民币对美元汇率升至6.6933,也就是说,下半年国民币升值幅度可能不会超过2%。
市场对国民币升值的预期也比较保守。7月1日,一年期美元兑国民币NDF报6.6725,预示着一年后国民币升值幅度也就在2%左右。央行发布汇改很可能在短期内是虚晃一枪,迅速做出大幅调剂的可能性很小。
国民币升值的不断定因素重要还是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美国今年11月份将进行国会中期选举,奥巴马要想保住民主党在国会中的多数席位,恐怕会逼迫国民币加大升值幅度。
如果下半年国民币升值的外部政治压力加大,选择加大升值幅度的机会也是颇有讲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任若恩教授在接收《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元已经表露出下行的迹象,如果在美元大幅贬值的同时,加大国民币升值的幅度,将会减轻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贸易出口的竞争对手重要是新兴市场国家,美元的贬值将会使国民币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幅度减少,从而变相地减少竞争力的丧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