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工业增加值增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居民花费均呈持续回落态势,符合预期。CPI创出近年新高,是当月较高的翘尾因素和短期性自然灾害引发的食品价格上涨共同作用的成果,持续性有限;而PPI的持续回落,亦表明当前经济整体需求扩大放缓。因此,不足以引发持续的通胀预期和央行货币政策的压缩性调剂。
平安证券表现,宏观经济政策不会更紧,以维稳为主,央行在窗口领导和公开市场的对冲力度可能会有所微调;当前的通胀压力更多来自于短期因素,因此不构成央行加息的理由;总体经济政策持续以增进经济结构调剂为重要抓手,需特别关注“十二五”计划。
中金公司认为,经济二次探底危险不太,不过经济可能会呈现软着陆。7月份贸易顺差创新高,为国内经济放缓供给了缓冲,而新开工和在建项目打算总投资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显示投资放缓的步伐可能比较安稳。预计经济近期持续保持缓慢减速的态势,通胀压力在3季度有所上升,但4季度随着经济进一步放缓而逐步削弱。保持今年经济增加9.5%,年底通胀回落至3%的预期。同时,中金公司还表现,7月份数据并没有为政策讨论供给结论性的证据,经济放缓幅度似乎不足以导致政策呈现明显转向,短期政策方向可能保持不变。
综合考虑经济增速、通胀和货币供给量增速走势,货币环境宽松程度已经回归历史正常程度
8月11日,国民银行颁布7月份金融运行数据。7月末,M2同比增加17.6%,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辨低0.9和10.8个百分点;M1同比增加22.9%,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辨低1.7和3.5个百分点。
受供给方面信贷均衡投放监管和需求方面商品房按揭贷款、处所融资平台贷款减少的共同影响,7月新增国民币贷款持续第3个月减少。加之近期外汇占款持续大幅减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3周净回笼资金,货币供给量增速快速回落。综合考虑经济增速、通胀和货币供给量增速走势,货币环境宽松程度(M2增速-实际GDP增速-CPI)已经回归历史正常程度。
渤海证券认为,“框架不变,动态优化”可能成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下半年货币政策“动态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季度,虽然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但同时通胀可能持续保持3%左右的相对高位,货币政策缺乏明显松动的空间;第二阶段是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阶段性过快下滑,与此同时通胀开端明显回落,以信贷均衡投放监管松动为标记的货币政策调剂可能性较大。
浙商证券表现,7月末,M1、M2同比增速延续回落趋势,并且二者之间的剪刀差在逐步收窄。从回落的动能来看,M2的降幅已经开端放缓,上月微跌0.9个百分点;而M1的降幅仍然较大,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从最近几个月走势来说,M2已经接近历史平均程度,未来走势将会钝化;而M1则在击穿M2之后触底、企稳、回升。
由于顺差的大增和不可说明部分(热钱)的涌入,7月份外汇占款会相应大幅增加,这导致流动性被动投放的压力非常大,整体流动性环境可能会渐趋于宽松
在房地产调控和银行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银行的放贷政策持续大幅放宽的可能性非常之小,那么市场流动性会否呈现收紧呢。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很可能有海外热钱借机涌入我国,外汇占款会相应增加,市场流动性应会渐趋宽松。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17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9%。其中出口8504.9亿美元,增加35.6%;进口7665.6亿美元,增加47.2%;贸易顺差为839.3亿美元,减少21.2%。
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值2623.1亿美元,增加30.8%。其中出口1455.2亿美元,增加38.1%;进口1167.9亿美元,增加22.7%。从环比来看,今年7月份进出口较6月份环比增加3%。同时,这也是继上个月后,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再次创历史新高。
平安证券认为,7月份的出口额持续呈现较快速增加,超出预期。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欧美国家补库存运动的逐渐结束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可能有3-6个月的滞后期;其二,不能消除“热钱”流入的嫌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