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带自己入行的前辈当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辈;有些人,把带自己入行的前辈当雇主,一日不爽,终身为腹黑。
三、枪手:
我入学后即有机会开始写电视剧,枪手一做就是很多年,这点我有足够的发言权,很多人抨击我,也从底层做起,为何这次事件并不保护田博利益?我给两位老师做过枪手,至今从未公布过老师名字和作品名字,首先,如果老师在合作前就说明,因张佳你没有作品不太会写没有署名条件,我当时接受了,事后就不应当指名道姓的表达委屈,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可什么都想要。第二,在多部作品的枪手经验之后,我发现自己才终于掌握了独立创作可署名的本领,也知道了之前得不到署名和自身能力密切相关,没两把刷子真的难以完成一部作品,更谈不上接受同行和观众的检验。编剧是能够编写剧本,即创作出故事、台词,主戏以及过场戏,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的。做枪手的,一般都是署名编剧提供主戏、过场戏和核心故事、核心人物,枪手的谋篇布局本领的确还需磨练。枪手的产生,第一是因为没人信任新人,第二是因为的确能力尚欠,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在枪手阶段,不要怨天尤人,自己找准问题不断努力才是王道。资深编剧余飞那条绿色长微博还有刘和平老师的微博声明非常赞,新编剧如何打拼,见二位前辈微博。
四、合作(联合编剧):
在编剧界,最优秀的合作组合是高璇、任宝茹(合作作品《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十几年的友情和默契,创作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从未听到二人不睦不合的消息,令人羡慕。这种合作方式自然是很多编剧向往的;还有汪海林、闫刚、刘毅等前辈带队的喜多瑞编剧公司团队,齐心协力创作出多少佳作!但有时候,制片方要求三个月出40万字的剧本,一个人的力量完全无法完成,就需要搭班子组团队,由一个主编剧牵头来出大纲,分集甚至分场,由其他编剧来挑毛病出建议,完善框架后,大家分工开始写台词,这种情况的纠纷最多,譬如,假使主编剧有一个,合作编剧有3到5个,主编剧和投资方签合同,再以个人名义和合作编剧分别签合同,本来已经约好了合作编剧的片酬和署名排序,并在合同里体现了,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有的编剧失恋了悲痛难忍无法创作或写出来语不成句;有的编剧怀孕了要减少工作量;有的编剧心烦意乱手机不开网络不上玩起了躲猫猫,本来署在最后的编剧兢兢业业超水准完成……这样就造成了在署名排序和实际片酬上的诸多矛盾,那些写了几集就被停工,剧本完全被推翻的编剧也会不服,凭什么不按合同来呀,我参加讨论了呀!我付出时间和精力了呀!我成宿睡不着我就琢磨剧情呀!我来来回回的改亲你就是不满意肿么办呀!而付出多的编剧也会不服,若那些失恋怀孕躲猫猫同仁那样微薄的贡献也算得上署名编剧,我们干活的人的辛苦真是各种辛酸没地方说理去!此时,主编剧若没有强悍的公关协调能力,人人都拿合同说事儿,最终往往会闹的不欢而散。当然,若每个合作者都能明白自己在团体工作中的实际付出,并能对一起战斗的战友们心存感激,就不会有纷扰产生。一个编剧,靠一部作品成长,还是靠一部作品成名,心态自然会不同,这恐怕是谁也斡旋不了的矛盾。
好了,普及完毕。联想到最近热议的韩寒事件,我个人有一观点,很多作家之所以成名,就是因为作品中有属于作家自己的风格和独特个性,叙事方式调侃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海岩剧作皆为文学性读物,读过他书的读者,大抵都不会再有质疑吧?出现田博这样的事情,和最近文化界的风气也许有很大关系,所以此事应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编剧权益如何保护?且不说编剧和编剧间合作的矛盾不断,现在,在剧组中,调整几场戏,现场飞页调整台词的导演和演员都敢在编剧一栏署主名,甚至因此得奖,四处宣传;这对编剧来说,都是沉痛一击,大家已经完全模糊了编剧的定义。【编剧是剧本的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请注意,编剧提供的是蓝本,也就是非剪辑版本。而导演和演员的再加工是工作所必需,不应属于编剧范畴之内。
田博虽然做法欠妥,仍旧不能掩盖其才华,他是北京电影学院2000级学生,参与编剧作品有电影《魁拔》、《亲家过年》等,口碑甚好,前途无量。海岩老师这次也十分吃惊于他的突然举动,我们且认为他是过年愉悦喝酒导致的冲动吧。酒醉的他一看韩寒眼热,发个说自己给海岩代笔的微博,然后火了,然后一看不对删微博了,媒体却跟进,更火,然后琢磨了一天,又发偷换概念新微博,继续火……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海岩老师和我们这些中国编剧同仁的心窝。以及我并非事件当事人,仅代师发博,也未用黑社会语言威胁你,你无论误伤还是刻意,对我造成一系列辱骂,都不应该。突然想起《失恋33天》里有句台词很是应景“你们这代人不管男的女的,怎么都有被迫害妄想症啊?”
总之:田博不是海岩老师的枪手;田博之前得到了署名,并非没有;网络有风险,爆料需负责。
此次事件受到广大同仁和朋友的关注与力挺,代海岩老师向大家表示感谢,他近几年作品量减少和身体和精力有关,当然,也和一直没有找枪手有关……每个人都有沉淀期和养精蓄锐期,海岩老师也一样,如果这次风波若能让大家了解编剧工作,也算“被风波”的贡献吧。你若说我是好事者借海岩老师炒作自己,我也不愿辩解,海岩老师与我师徒相称,我亦是中国编剧界一员,于私于公,我此刻都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此止笔。再祝诸君新春快乐!
张佳于2012年1月29日
编剧张珂,咸瑶等对此文资料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