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必须攒一股野劲儿
首次拍电影,邓超称:“我是演员,我热爱我的职业,我想当导演则是为了能完全控制我想要的表演,以往我都是在演绎别人的人生,我很想拍一部真正意义上自己的作品。所以其实我当导演也是为了演,我有很多话想表达。”《分手大师》上演了一出史上最蠢却感人至深的爱情喜剧,不同于百试不爽的轻喜剧,这部影片被定义为“重喜剧”,在其中,邓超进行了很多表达方式的尝试。“虽然是重口味喜剧,真正的核心还是正能量。”
结识FIRST青年电影展,邓超因此勾起曾经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的记忆:“以前中戏经常放映青年人的短片,我们沉浸在那样的氛围里,自己也拍过些作业,拿起机器就拍,这就是电影的本质,电影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电影最根本的就是表达,任何人拿起摄影机就能讲故事,想表达的就是个人世界的一部分。”呐喊的欲望越是强烈,越是会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处女作制造机会,对于青年电影人来说,永远应该由欲望催生故事,而非用经验填补表达的空白。对于做梦都想拍出自己的长片作品的青年导演们,邓超认为:“自己没做导演的时候我还体会不到,现在我认识到,能做出作品来已经是一种成功。因为有冲动来表达自己,为自己的表达付出行动就好。太多人在意外界的说法,虽然世间评论褒贬不一,但用心做的认真付出过的就是好电影,想拍就拍,这是最好的建议,千万别等。一开始我也担心自己阅历不够,情怀不够,但现在发现只要有表达的欲望,就可以去做,问题总能解决。”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
(编辑:哈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