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住”的问题都是大众最关心的大事之一,而“居者有其屋”也是为政者寻求的共同目标。针对低收入群体,各国政府根据各自国情,制定了不同的安居政策,而其核心之一就是政策干涉及政府出资。很多做法在解决居民居住问题上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德国严控房租
从二战后到二十世纪末,德国大范围兴建社会福利住房,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过去30年,德国为保障型住房建设投入300多亿欧元。尽管目前福利住房已大范围减少,政府仍通过把持房价和房租等手段保障低收入者住房。
●亮点一
房东不得随便涨房租
德国人租房者占多数,有60%左右的居民租房,而年轻人中的77%为租房族。德国租房比例高,重要原因就是德国法律给予承租人近乎完善的保障。德国《民法典》等多项法律对房租价格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束缚,特别着重保护房客利益,规定房东不得随便涨房租。
●亮点二
房租超50%构成犯法
根据法律,德国每个州、市及乡镇都设有独立机构,按地理地位、交通状态、建筑质量及节能等情况断定房屋租金范畴。独立机构成员包含当地房东协会、房客协会及中介公司和政府代表,任何人都可获取分门别类的价格表。法律还明文规定,房租超过“合理房租”20%属违法行动,超过50%构成犯法。这让租房市场极为稳固。
●亮点三
无钱付房租不能驱赶
德国法律还很重视保护租房者权益。例如,如果租房者没钱支付房租,房主不能将其赶出去,而需要向法庭供给相干证据。以前,租房者有任务在居住几年后出资对房屋进行维修或重新装修。现在这一任务已被取消。此外,政府还根据家庭成员人数和失业时间等情况向贫困家庭每月发放数百欧元不等的租房补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