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人们总爱问小孩长大后想当什么,如果说要成为警察、司机、或者街头卖气球的大姐姐,大人只会报之一笑,顶多说你好可爱;只有当你说要成为作家、科学家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才会现出满意神情。
我们总是活在被期待的眼光中。嚷嚷着自己是奥特曼能打小怪兽,意气风发的向世界证明我们多么强。叫着嚷着,这样的纷繁热闹好似也就成了真,从此我们无所不能。于是动漫的主角如果不热血,就一定调皮可爱活泼开朗,如果两者皆不是,好吧,你一定很聪明。总之呈现给我们的是那种脸上泛着成年人的狡黠笑容,用成年人的可憎语气说出成年人世界里的诸多“真理”——也许你会说这个小孩多睿智或者聪明,但更能说,他的纯真早已丧失,而他的成熟,这种故作的成熟又如此青涩,让人无法为之欢喜?
这是一个错了位的年代。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奔向成熟的怀抱,而大人们为寻找失落的过去,又回过头纷纷装嫩扮嗲。但是天性已被压抑,童心早被摧残,剩的,不过是高仿真的塑料花。
等等等等。我如此的长篇大论,不过是为最近新出的国产动画《阿特的奇幻之旅》小主角铺陈出场。
国产动画一次次让人失望,也许当我们对它不抱希望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说不定。在铺天盖地的或调皮或聪明或阳光或恶搞或欠扁诸多个性鲜明的主角中,《阿特的奇幻之旅》小主角阿特,以分明的柔弱站在偏僻一角,保持一种异样的安静。
被灭族的小王子。预言之子。大陆的拯救者。主角光环告诉我们,没有不同常人的曲折背景的主角不是好主角。在这个常规模式下,我们看到一干主角秉承心系苍生的伟大信念,奋勇向前搏杀。
而所有的硝烟在阿特这里,却变得云淡风轻。寻母的题材,沉香救母已经让人耳熟能详,阿特的寻母,却又透露出不一样的气息。身为主角,四个人的团队里他堪比路人甲或活动背景,只有在其他人吵得不可开交时,他才被迫露脸出境,无奈的摆摆手,说一声:“大家不要吵了。”
阿特的性格能让人想到很多,比如无为不争,比如中庸,比如忍耐。脱离了现代流行的张扬色彩,这样的内敛温和更像是对中国传统性格特征的继承和回归。当这部动画打着“中国式奇幻”的口号,那么从阿特的性格设置上,我们或许可以触及制作者的意图。
中国向来不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历代杰出伟人,几乎都遵从儒道两路,以儒家的态度做事,以道家的主张做人。也许阿特这个角色设置本身没有那么深的内涵,但他的种种行为明显带上传统中国性格的色彩。只是如果性格刻画到此为止,充其量不过是古老文化的单纯回归,只有在这种“家传渊源”的早熟个性中保留孩童的真实天性,才能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阿特对反派魔萨的跪地求饶和落泪,是片中对亲情渴望的最深刻表达。这种毫无主角风采,完全背离英雄模式的设定很耐人寻味。这种舍弃自尊向反派屈服的情节在我们从小就接受“大局为重”的宏大背景下,无疑是一种逃离。为成全一个卑微的奢想,阿特以自己的软弱和退缩,将英雄的称号彻底舍弃。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更是我们永远在期待孩童成龙成凤时对孩子最温暖的贴近。阿特的行动告诉了你,其实你可以选择放弃那个“预言之子”的沉重身份,他也告诉你,我们甚至可以承认自己的软弱。
无论是般林人还是逐醒,或者索克,乌托大陆之人无不对阿特抱有期望,只是这种期望是否是他所想要的,这个世界有没有给他选择的权力?就好像从小我们便接受父母的裁决:你该做这个,你该做那个……只是有没有让孩童自己选择的自由?萨特认为,人生而自由。而人自由的表达方式便是自由的选择权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