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明
南方的梅雨季节终于来了,绵绵无休的雨水加上总感到湿乎乎的空气,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但这都是小事,潮湿环境下繁殖的霉菌对相机器材的损害才是我们重要关注的。毕竟单反、镜头都是“身娇肉贵”的玩意。无数“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面前,已镜头为例,现在镜片表面的镀膜非常娇贵,最怕霉变。霉菌在镜头的表面产生点状或丝状的霉斑,从而影响镜头的透光性和成像性能,严重时会导致镜头的报废。谁也不想看到“餐具”再次上演,谁也不想自己的器材在梅雨季过后变成“杯具”,其实没有必要花几千块买专业的电子防潮箱,一些“土措施”一样管用。
首先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看长霉菌的必要条件:
湿度: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霉菌即可生长。
大于65%时, 生长加快。湿度达80-95%时,是霉菌的高发环境。
温度::霉菌菌丝体在8度以上环境温度即可生长。
12度以上生长加快。
当温度在10度以上,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下,霉菌即可对物品造成迫害。
当温度在20-35度,湿度在75-95%时,霉菌即可呈爆发性生长。
营养: 霉菌对营养需要的量很少。碳、氮、钾、磷、硫、镁等是霉菌的必须营养物质,霉菌还能接收所有的无机盐起源的基础元素。
当物品含有上述霉菌所需的营养成份,而环境的温度湿度又合适孢子发育时,即可长霉。说的简略点就是:梅雨季节,霉菌这东西不用“喂食”就可来个大丰收。换个角度来看,理论上只要我们断绝这些条件,镜头就不会发霉了。
上一页12345下一页本文导航- 长霉菌的必要条件防守篇:便宜解决计划密封储物箱+干燥剂
- 等离子电视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 热水器保养支招 内胆水垢如何去除?
- iPhone电池保养软件 多功能电池助手
- 进攻篇:清除霉菌有好招动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