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政策又开了一场玩笑。预期的牌照迟迟没有发放,而在一系列的收购中,UT斯达康已经砸下十多亿。到2005年,裁员、亏损等负面消息开始不断困扰 UT斯达康。在迟迟难以盼到3G市场爆发的情况下,为了先求生存再求发展,UT又开始转变战略,希望找到更快实现盈利的业务,这一次UT斯达康的赌注是 IPTV。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政策再一次对UT斯达康的嘲弄,在2005年,IPTV即将蓬勃发展已然是各方共识。当时,中国电信在5省17市进行IPTV试点,另一固话运营商中国网通则同时在20多个城市试点,UT斯达康同时获得哈尔滨和上海两个大单。在IPTV领域有着明显技术优势的UT斯达康以为自此终于可以走出窘境。
吴鹰当时认为,IPTV作为一项新技术,“国家不会为了保障三轮车夫的利益,而不去发展汽车产业”,业务面临的壁垒远远小于当年的小灵通。IPTV业务将是UT斯达康2006年发展的重中之重,UT斯达康一定可以在IPTV业务中复制当年小灵通的成功。
没有人知道吴鹰当时的信心何以如此坚定。IPTV业务隶属广电和电信不同部门管理。早先主管部门颁布了禁止两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的75号文件。随着产业不断发展,虽然渗透已经不可避免,但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75号文件一直都被当做尚方宝剑使用。直到2005年,迫于各方压力,政策进行调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两张IPTV全国性牌照给文广传媒和央视国际,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其合作可以发展IPTV业务。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就是借此合作模式开展试点业务。当时哈尔滨成功发展了6万多IPTV用户。
UT斯达康以为业务发展终于将进入快车道,但它没有意识到广电系统内部的特殊性。与电信网“国家投资、全程全网”的模式不同,广电网络都是地方投资,形成“一省一网,不联不通”的局面,并不存在实质意义的全国运营主体。所以IPTV业务已有模式的发展,对于其它地方广电而言,参与不到利益链条中来,也意味着无法得到地方广电的支持。泉州事件是一次典型案例,泉州电信一直希望在当地推广IPTV业务,但泉州广电迟迟不让IPTV动工,一旦电信 IPTV发展提速,就以违规经营的理由加以禁止。后来泉州广电直接发布通告称,上海文广的百视通旗下单位“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其权益不受法律保护”,泉州广电才是当地唯一传播广播电视节目职能的合法机构。
此类事件在各地不断重复上演,IPTV业务在地方广电的阻挠中,一直无甚发展。2009年初,中国发放了3G牌照,IPTV业务依然不见政策松动。UT斯达康就在这样的无奈现实中又苟延残喘了近四年时间。
业务发展屡屡碰壁,创始人和高管多数出走,曾经耀眼的UT斯达康几乎已经淡出人们视线,当年那些抱着理想到来的年轻人也已经四散而去。到了2010 年初,国务院会议推动三网融合的进程,IPTV似乎又重新看到了曙光。不久前,UT斯达康公布了最新调整计划,拥有政府背景的北京亦庄国际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前副总工程师杜百川分别作为新股东和新董事进驻。
UT斯达康已经没有余力再有闪失。即便如此,现实依然不容乐观。大多业内人士对此次三网融合进程并不抱乐观态度,认为这只是一场“理应革命、却只有改良”的运动。现实的发展印证了这种悲观态度,在国务院三网融合会议召开之后不久,广西等地又接连传出IPTV业务遭当地广电部门封杀的消息。
“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有政府支持。”在UT斯达康内部有专门负责政府公关的部门,创始人吴鹰也从来不否认留学生身份对其政府公关的帮助。事实上,UT斯达康也和政府部门保持着良好关系,UT斯达康在杭州的总部大楼用地就是浙江省政府所给政策支持之一。只是今日,这座坐落于杭州六和塔对面的高楼早已易手。物是人非。
“夭折的创新”不胜枚举—
豪杰超级解霸:被“雪藏”的创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