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中宣部相干人士称,根据现有政策,像国民网这类官方媒体,即使是网站,也仍须由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不可能向民营社会资本放开,短期内也不可能有突破。
“这意味着股权多元化、市场化最终是个悖论。”一位市场投资人士指出。
估值近30亿元
今年年初以来,官方消息网站的改制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不仅是重点发展的十家网站。所有消息网站,我们都鼓励尽快转制企业化,市场化。”上述中宣部相干人士对本刊记者称。
本刊记者获悉,国民网打算在今年年内完成A股上市前的筹备。在完成公司改制程序及挂牌之后,国民网进入上市辅导期,目前中信证券等券商正在对其进行上市辅导。根据证监会规定,辅导期一般有半年,国民网最快可在12月完成上市前的筹备。
早在2006年前后,以国民网、东方网等中央及处所政府官方消息网站为代表的官网,曾在国内掀起转企改制、谋求上市的浪潮。彼时,东方网走在国民网前面。文广团体在2005年通过增资扩股,以31.5%的股份获得东方网控股权,之后东方网就积极谋划整体上市,期望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消息网站。
然而,东方网的传播笼罩相对于国民网有更多局限,盈利状态更不乐观。本刊记者当时采访多家官网发明,在那拨自我驱动型的上市谋划浪潮中,除国家政策尚未明朗等外部因素,官网尚存在两大内部问题:其一是产权多元化无明显突破,各大官网身后的传统媒体团体仍控制绝对控股权和决策权,难以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二,管理层及人才鼓励机制、薪酬系统难有突破。
此次,拥有特别资源禀赋的国民网一马当先。但观察目前的改制成果,上述两大内部问题仍为其痼疾,惟一取得重大变更的是政策层面的积极转向,因而可将此番改制上市浪潮称为行政驱动模式。
目前事业法人单位国民日报社仍是国民网的控股股东,董事会成员的知识及经验构成单一。资深互联网人士谢文对此评论称,没有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市场化的企业治理结构,股份制公司就只是股份化而已。
同时,人事鼓励机制方面突破甚微。接近国民网高层人士向本刊记者流露,此次国民网改制,未推出任何股权和期权鼓励打算;不过在人员编制改制后,企业员工的薪资系统产生转变,更向市场靠拢,否则难以留住人才。
“董事会成员无专家,无职业经理人,无期权引入一流人才,掌权者多是原事业单位或国企的社长或董事长,在习惯上还将是官场的一套。”谢文表现。
对此,上述中宣部相干人士称,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后,仍是国有单位,都是国有资产,不可能一转企就变成个人持股,瓜分国有资产。不过,在将来发展后,在增量部分,可能有个人鼓励的可能性,或者上市后通过增发实现,“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摸索。”
他还指出,转型过程中最难的是转变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在国家政策范畴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部公司仍需要从管理制度到人员观念进行变更。转制不是目标,而是要通过转制实现发展—这也是中央提出的请求。”
接近国民网高层的人士称,为了上市,国民网高层目前最着急的是解决创收问题。据懂得,国民网收入起源重要是广告业务,还有部分信息版权应用费和合作收入,合作收入包含会议、内容策划等。目前,国民网开端尝试拓展视频等新业务,以增加盈利渠道。
同时,转制也涉及复杂的财务工作。上述接近国民网高层的人士流露,国民网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将下属企业的网络资产进行了整合打包,包含本来的国民网、环球时报网站等,出版业务未包含其中,其他法人股东出资也基础以现有网络资产打包出资。
其中环球时报网站年收入大概数千万元左右,但打包进入国民网的资产估值却高达4亿元。以环球时报的出资比例盘算,最终国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的估值将近30亿元。“基础面在上市时会做得还不错。”知情人士如是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