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7月2日讯 我国第一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网络游戏管理暂行措施》终于出台。随后,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网游服务标准也开端启动,旨在保护玩家利益,提升网络游戏行业服务标准。相干政策的出台,无疑会终结网游产业健康发展征程中的一些痼疾,特别是在保障玩家花费服务和经济利益等方面,《措施》及服务新标准非常必要。然而,在网络游戏新规的各种请求下,玩家利益的保障毕竟会实现怎样的后果?
说到网络游戏的经济系统,其核心就是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及其交易行动。在网游产业成长的过程中,虚拟货币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增进了网游经济系统的繁荣,推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带来了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其中,用户经济权益缺乏保障,市场行动缺乏监管,以及虚拟货币流通中的各种纠纷,都是网游虚拟经济问题的突出表现。
在此《措施》中,网游虚拟货币发行和管理都有明白的阐明和制度安排。不得以随机抽取等偶然方法,引诱玩家进行实际花费;虚拟货币的应用范畴仅限于兑换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这一规定无疑将对国内大部分网游运营商供给的“游戏免费,道具收费”模式产生宏大冲击,特别是基于这种模式的花费陷阱或敛财手段,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玩家从网游运营商处购置虚拟货币的记录,玩家通过虚拟交易服务平台交易的记录和账务信息,都需要保存至少半年以上。这规定对于玩家有效保障自身的虚拟财产,以及有效监管网游虚拟货币的发行,都是非常必要的。在政策落到实处,网游企业严格遵照规矩的前提下,玩家的权益就能得到最基础的保障。
过去的十年里,网游产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在缺乏相干法规束缚的情况下,道德底线和暴利收益就让无数的玩家遭遇利益侵害。特别是在近几年,网游运营商拥有处理玩家账号的绝对权利,中断、删除玩家账号,基本不需要向玩家阐明,而封号、没收道具以及禁止某些功效,玩家即使遭遇了,若没有形成范围性的抗议,部分网游运营商只会是置之不理。事实上,因封号产生的纠纷,已经成为玩家与运营商之间久而未解的结。更让玩家不能接收的,游戏转服、停服,甚至结束运营,玩家未应用的预存资金、虚拟道具基础没可能归还。
在不少网游运营商服务协议的霸王条款下,脆弱的玩家权益,带给了玩家太多的痛,或许说,这一网游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对保障自身权益的法规期盼已久。
根据《措施》中的规定,运营终止或封号需要提前告诉玩家并阐明理由,在玩家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产生纠纷时,运营商负有举证的义务。同时,玩家申请诉讼或直接向国民法院公诉,法院必须接收,网游运营商拒绝举证也被列入状告范畴。这就意味着,不仅有法规来束缚网游运营商的行动,而且当玩家的权益受到侵害,网游运营商有义务保护玩家的权益。
就当前玩家被侵权的实例来看,封号等问题需要网游运营商自身解决,若处理得当,向玩家举证便不是难事。不过,对于外部因素影响的盗号,网游运营商的举证,显然非常有难度,特别是在当前网游盗号泛滥的状态下,举证的成本很有可能让网游运营商难认为继。不过,无论如何,网游运营商的究责举证,对于玩家的权益保障来说都是福音。
《措施》中的种种规定,对于保障玩家利益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内不同人士的观点中,安全已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同时,这种安全不再仅限于账号安全,更在于个人的信息安全。如果个人信息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那么,玩家的权益保障可以说是失去了灵魂。
之前玩家深受其害的是账号被盗后经济利益受损,而当《措施》中的实名制开端履行,玩家的账号一旦被盗,丢掉的就不仅仅是有价值的设备,更重要的是,玩家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等信息,全都会被犯法分子控制!安全问题,不得不说是玩家权益保障的一大瓶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