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的产能过剩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克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领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看法》,文中明白指出多晶硅产能已明显过剩。随后,光伏不仅因产能过剩而被管理层连连“点名批评”,更成为诸多媒体报道中产能过剩的代表之一。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更透过媒体表现,“商务部征求行业组织看法,打算将光伏行业同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一并列入‘两高’名单。”
对此,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过媒体表现,“应当考虑同样的能耗在不同产品中发明的价值,比如,一公斤的多晶硅的价格可以卖到60到70美元,而一吨水泥才干卖这个价,但它却要耗费两百度电。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候必定要考虑到全部大环境,如果急匆忙忙的出台政策,却不考虑政策带来的影响,这将产生很多消极的后果。”
另外,清华大学研究员还表现,商务部限制多晶硅出口实属应当,但现在多晶硅的生产污染是个敏感话题,有人说了多晶硅生产污染情况如何严重,社会舆论就马上跟着炒作,使得这个问题被逐步放大。就我个人和身边的一些人而言,多数科研人员对太阳能发展是持大力支撑的态度。我认为管理层的政策制定意在遏制多晶硅生产低程度的重复建设,以及加强各级政府对光伏上游污染问题的管理审查和器重态度,仅仅一个环节的问题不该牵扯全部光伏产业,而光伏本身的确需要一个包容、科学的看待和发展环境。
据记者懂得,2009年中国多晶硅的产量约为2万吨,而伴随光伏产品的升级换代,市场占领率的不断攀升,面对约4万吨的宏大需求,我国光伏业所需的多晶硅一半以上依附进口。曾有专家预测,2010年,这一情况还将得到延续,或将达到3.5万吨的多晶硅产量仍只能满足需求的一半。就目前而言,正确懂得政策导向、勇于承担社会义务、通过科技程度改良生产工艺是选择进入多晶硅产业前的必修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