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网络游戏的实名制“防沉迷验证系统”开端试运行,博客实名制随后开端推行。
2009年5月1日,杭州市《盘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开端实行,网络实名制第一次被处所性法规确立。
到今年2月21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指出,目前相干部门正在研究网络实名制。而域名实名注册则已经全面实行。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消息称,已对新申请注册的11.6万个域名进行了实名审核,并对已注册域名完成信息真实性核验达566万个。
这个发展路线图清楚地表明,网络实名制一直锲而不舍以期慢慢落地。
不过,杭州网络实名制实行至今已名存实亡。这让决策者们看到,网络的无界性使得处所政府试点行不通。
暨南大学消息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有限实名”是一条可行路径,即匿名制与实名制并存。比如在一些范畴做到实名制,但应容许“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在另一部分范畴,比如微博、QQ群等实现匿名。
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电商频道)和网络交易,如即将施行的网店实名制,赞成则远远多于反对声。工信部有关官员亦提及,“实现有限网络实名制和‘后台实名制’将是慷慨向。”
技巧与立法障碍
目前在部分商业网站上试点的实名制,仍停留在“网上发言的注册实名制”,即在注册时,需要填写更加充分、正确的信息。但发言时网民可以任意选择名字,而不必是实名。
《财经》记者登陆数家门户网站的留言系统,发明只有注册用户方可留言。而注册需要“真实姓名”和“身份证信息”。但填写虚伪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未经验证即成为了注册用户。也就是说,这只是在情势上取消了“匿名发言”的功效。
目前的难题在于,网站登陆注册系统无法与公安机关的身份辨认系统技巧对接,无法实际上做到“后台实名”。
一位门户网站高管举例,履行了5年的网游防沉迷系统,也只能部分实现与身份辨认系统的对接。目前承载全国13亿人口的数据库,只有公安部门的 “全国国民身份信息系统”。2010年5月26日,消息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网络处处长张怀海对外称,该署“即将”联合公安部实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制认证工作。
对于推行网络实名制,网络运营商最初的担心,除了用户流失,就是运营成本增加,这可能来自两方面:后台编辑的人力成本和软件的升级成本。一家门户网站的微博板块即有超过10人的监管团队。
“我们最大的担心是,一旦需要与公安身份辨认系统对接,这套软硬件设备会有多大造价,这样的成本对于中小商业网站影响可能比较大。”上述门户网站高管说。
请求在7月1日后施行的网店实名制,面临同样的技巧难题。河北省工商局的一位负责人称,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款能够便捷有效审核身份的软件,这可能会给网店实名制的推行带来障碍。
“淘宝网”的一位高管介绍,该网试行实名制已有一段时间,对店主的身份辨认重要依附于“支付宝”等与银行金融系统的实名制对接。其分析认为,海量的网店店主身份信息辨认,对于商务网站尤其是中小型商务网站,无疑会增加审核和注册成本,商务网站因此也面临重新洗牌。
成本之外,是个人信息与隐私安全——由商业网站控制这些真实个人信息显然不合适。技巧上的难题有待解决,而立法阙如也是障碍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宋建武认为,除了需要加强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立法,目前尚没有一部法律层面的规定,来说明网络实名制的内涵外延。这些均是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前提性障碍。
而在邻国,韩国政府为推行网络实名制,在2005年10月发布和修正《增进信息化基础法》、《信息通信基础保护法》等法律,为网络实名制供给法律根据。
“无论是技巧上还是法律上,目前我们都还没有筹备好。”上述参与网络监管决策的人士说,“距离真正意义的网络实名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