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非常批准”,后与李开复一起出任谷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的周韶宁说。不过最后周韶宁离开谷歌中国据说也是因为一份本地化提案未获批准。
无论怎样,谷歌中国最初的搭建者们还是一直努力向本地化奔去:图书、热榜、移动搜索、问答等产品,同时也与迅雷、傲游、金山、天涯等展开合作。在精益求精搜索质量之外,这家公司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
对于谷歌中国而言,保持本地化的发展策略并不容易。几年间谷歌中国带给谷歌的收入贡献程度一直在1%左右,也没能像大多数国家那样成为市场的主宰。而谷歌中国内部也呈现检查过去的声音,大意就是不能试图用百度的方法去击败百度。
今何往
如今,在谷歌中国还谈得上是本地化项目标,仅剩下音乐和地图两个项目。
一位谷歌中国工程师向新浪科技抱怨,一直保持本地化方向的员工现在的结局都不算好,紧紧追随总部政策的反而正春风得意。据其回想刘骏在谷歌中国期间几乎从来不休息,而他至今为其离开而耿耿于怀。
与一年之前相比,iGoogle中国团队已经消散,手机地图团队已经消散,刘骏亲自带领的网页搜索团队已经消散……除去离开的,其他工程师都被重新疏散到不同的全球化项目团队之中,除音乐之外已没有只服务中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团队。
最夸张的说法是,谷歌中国在北京的办公楼内,某一层已几乎人去楼空。但新浪科技一直没有获得机会亲自对此予以证实。
毫无疑问,谷歌中国仍然拥有国内最具潜质的工程师队伍,但隐忧已经埋下。
一方面,新工程师在创新、研发、沟通等多方面,仍然需要老工程师的“传帮带”;另一方面,成为全球研发项目标一部分,就意味着不能考虑太多中国用户奇特的需求,同时对团队领导者的请求更高,否则将沦为替其他研发中心做边角料的地步。
这个六月之后,谷歌中国何去何从,时间才干给出答案。(孟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