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书店败走麦城”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继6月“学而优”广州暨南大学西门店关闭之后,三联书店也于7月31日撤出广州购物中心,接下来,在广州核心商圈盘踞十年之久的“龙之媒”书店也将于8月15日结束营业。
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不是逝世不逝世的问题,只是逝世得好看难看的问题。”广东一著名书商陈生跳出来说,十年来,中国已有近五成实体书店倒下。
不过,就在业界广泛认为,网络售书是压垮实体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时,记者发明,广州一些书店的关门还另有隐情。
书店难以蒙受之重
“广州,再见!”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徐智明在微博上写了一篇悲情告别书:“自8月15日起,龙之媒广州店将结束营业。这件事对您对我们都同样突然,虽然我们在4月份还装修了店面,调换了崭新的书架,盼望带给您一个舒适的书店空间。”
既然不舍,为何还要“割爱”?徐智明向南都记者道出实情,“每到5、6月份,我们书店都会将‘出版物经营允许证’送到文化出版、工商等政府部门年审。没想到今年的年审没通过,我们被告诉书店不容许开在商务办公楼上,必须开在大厦一楼的铺面”。
自1999年起,龙之媒书店就在广州珠江大厦西塔盘踞。不过,按照今年2月1日颁布的《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第二次修正版),承租人应当“按照房屋计划用处、结构、消防安全规定应用房屋,不得擅自转变建筑物应用性质”。
这意味着,“龙之媒在办公场合经营零售业务,就会导致陌生人随便进出大厦,给物业管理方造成不便”。从安全角度可,新规无可厚非。
中原地产项目经营黄韬告诉记者,在广州,同地段同面积的商业物业,一楼商铺一般要比高层场地租金贵50%以上。
“书店利润很薄,我们确实无法承担租金高昂的地面铺位,而且龙之媒做的是小众、专业性较强的书店,不盼望跻身人流熙攘之处。”徐智明说。
确实,各家书店关门“原因并非单一”。原三联广州购书中心店的主管江先生也表现,三联结业是由香港三联公司管理层作出的战略调剂。
广州三联书店母公司香港联合出版团体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接下来,团体还打算在广州大型社区增开中小型特点书店,三联购书中心店的结业并不影响团体在珠三角开辟零售业务的信心。”
转战线上市场?
虽然不能单一地将实体书店“集体逝世亡”归罪于网络销售,“但不可否定的是,在信息社会,网络对于传统出版销售流程的影响程度是不小的。”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叶辛认为。
目前从统计数字来看,全部网络书店零售额的增加是飞速的。单是2009年当当网就占中国全部图书市场份额的10%。“畅销书类的网络销售已经占到整体图书零售额的60%左右。”从事图书行业十数年的项薇说,这种时候,如果再不采用应对措施,可能传统书店就真的灭亡了。
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学而优老板陈定方也明显感受到了来自网络的压力:“举个例子,我们有位老读者要买50本样书。他接洽我说,当当网上买的是6 .6折,问我能否给到更低的折扣。我一问采购,这本书我们进货是6.5折。最终我们6.5折破例亏本卖给了他。但一般来说,我们确定要卖到8 .5折才保本。你说,网上书店动辄打4折、5折,我们怎么经营?”
实体书店的线上转战成为必定。据懂得,龙之媒从2002年就开端摸索网络书店,目前的业务版图已经揽括了线上和线下书店,快书包图书发行等等。而学而优的网上书城也已上线运营。
徐智明认为,网店和实体店并不是“互相代替”的竞争关系,纠结于实体店如何“触网转型”,反而容易使讨论者站错地位,丧失实体书店原有的版图。实际上,对于同一书店品牌来说,网上书店吸引的是新顾客,而实体店以老顾客为主;网店开辟了全国范畴市场,多了外地顾客,而实体店则以本地客户为主。两者的顾客群有相当一部分是不重合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