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着不低的工资,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上班,走出公司就是琳琅满目标KTV、方便店,下了班和同事玩乐一番,再吹着口哨走进价格便宜的公租房……看了昨天关于两江新区的答记者问后,从川外毕业两年的王菁晶刻画了自己未来的生活,菁晶现在的工作是一家外资公司的涉外接线员,她说如果跳槽的话,必定“跳”进两江新区的地盘里,“按照里面的计划,说不定再过两三年,我和男朋友就能买一套房子了!”菁晶话语间很是高兴。
在昨天的答记者问中,黄奇帆等市领导对两江新区的房价、交通、收入等热门问题都有回应。
创新
户籍改革在新区率先落实
成为重庆公租房的示范基地
中央电视台:下一步重庆两江新区的创举这种基础的思路,还有一些重大举动能不能流露一下?
黄奇帆:公租房主城要建21个,8个在两江新区,我们一个公租房基地一般可以集聚几万人,8个就会集聚几十万人。意思是什么呢?其实我们21个公租房基地,有8个,百分之四十几都放在两江新区,所以两江新区某种角度会成为重庆公租房,住房制度改革的示范基地。
第二个我们也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这也是城乡兼顾的一个突破口,农民工进城就是要落实户籍制度的。在这个意义上,这个重大改革我们也会在两江新区率先落实,也就是说两江新区如果今后大发展,现在两江新区是100来万人,以后两江新区如果到400万人,新增的人口,大批的可能是外来的,他们是会落实户口。
背景
新区启动正好10年一个
是应对金融危机重要举动
新华社:两江新区虽然和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同属国家级的新区,但是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功效有很大的差别,黄市长以前在浦东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们想请黄市长给我们解析一下,国家在这个时候在重庆设立两江新区它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战略和前面的新区有什么不同的处所和雷同的处所?
黄奇帆:1990年正好是世界各国还在封锁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最要害的时刻,邓小平老人家启动了浦东新区,对后来的20年全部中国的经济格式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00年的滨海新区也有一个重要时刻,就是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其实对亚洲地区国家经济都有冲击,滨海新区的推动,对当时打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直接意义。
那么现在,2010年,要从国际背景来说,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对中国经济现在也是重要的刺激转向的时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两江新区的设立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启动内需、西部大开发的决心,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的战略举动。
新区的启动正好十年一个,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再这么往前推动就是1980年的深圳开发,1990年的浦东开发,2000年的滨海开发,2010年的重庆两江开发,代表了中国过去几十年4个标记性的时间,所以非常有战略意义。
三大挑衅
职工下班就进入社区
第一财经日报:两江新区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三个问题和挑衅是什么?重庆将怎样来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黄奇帆:第一个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搞开放,要让外资更多的来重庆。我们重庆政府提出来今年利用外资量要比去年再增加50%,那么两江新区当然首当其冲要完成这项任务,这是一个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