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6月26日电 (记者 胡浩) 国家海洋局26日在厦门举办消息发布会表现,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核队将于7月1日从这里出发,前往北冰洋区域履行科学考核任务。
国家海洋局消息发言人李海清介绍,这次北极考核是继1999年、2003年、2008年3次北极科学考核之后,中国第四次进行北极科学考核,也是历次北极考核中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
他说,作为第四个国际极地年中国举动打算的组成部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核将缭绕北极海冰快速变更机理研究、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更的响应两大科学目标,在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门捷列夫海脊等海域,开展与海冰大范畴融化相干联的大气、海冰和海洋过程观测,以及生态系统多学科综合考核。
此次北极考核队由来自2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媒体记者、“雪龙”号船员组成,同时邀请来自美国、法国、芬兰、爱沙尼亚、韩国的7名科学家参加,考核队共计122人。其中,包含一名来自台湾的科学家,这是继第26次南极考核后,第二次邀请台湾科学家参加极地考核工作。
李海清介绍,本次北极考核队的领队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核办公室副主任吴军担负,首席科学家由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余兴光担负,“雪龙”号科学考核船的船长由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沈权担负。北极考核队7月1日从厦门出发,打算9月23日返回上海,历时85天,是历次北极考核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核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在发布会上介绍,北极地区同全球气象与环境变更密切相干,近30年来的监测表明,北极地区气象与环境正在产生快速变更,北冰洋区域夏季海冰面积逐渐减小,由此引发的气象与生态环境的变更,已引起世界范畴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该地区已经成为研究全球气象环境变更的前沿区域。
他说,中国作为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北极地区气象与环境变更的影响最为直接、快速而深远。自1999年中国首次组织开展北极考核以来,针对北极海冰、海洋与大气变更同中国气象环境变更的关系,先后开展了三次以“雪龙”号科学考核船为平台的北冰洋区域综合考核,对北极地区气象与环境变更的机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懂得,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核研究数据与样本。
曲探宙说,相较于前几次考核,中国第四次北极考核目标更加集中明白,将通过派遣随船直升机、设立冰上观测站开展近20天持续观测、和应用水下机器人进行冰下观测等手段开展综合考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