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有着严谨求实、刻苦勤恳的治学风气。校风、教风、学风代表学校的形象,好的校风是名校可贵的无形资产,是长期铸就的校园文化。尊师重教、治学严谨是哈工大校风的精良传统。李昌校长和高铁副校长大力提倡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大力推动“规格严格,工夫到家”的办学理念。高铁副校长是负责教学和科研的,他对教学请求严格,他首先请求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和程度关(即“三关”),把教的工夫做到家。同时,强调学生必定要在控制基础理论、基础概念和基础技巧(即“三基”)上狠下工夫。母校订学生的严格请求在全国各高校都很有影响。我们刚一入校,就受到了全面深入的传统教导,把“规格严格,工夫到家”的校训牢记在心。当时学校有良好的尊师重教气氛,高铁副校长带头尊重教师、尊重人才,在学校师生中传为美谈。我记得他曾在街上看到哈工大老师在雨中步行赶路,就立即叫司机把车停下,让老师上车。学校订学术成就特别突出的年轻教师吴从炘从助教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当时学校职称很实,教授、副教授很少),影响很大。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心无旁骛,全身心肠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在老教师的领导和苏联专家的培养下,学校形成了一支生气蓬勃、才干横溢、立志为党的教导事业而献身的青年教师队伍——“四行孤军”,苏联专家撤走后,他们很快成为各个专业的骨干。他们不仅是过好“三关”,进步学校教学科研程度的骨干,更是严谨学风的提倡者和践行者,特别强调学生要控制好“三基”,为此倾注了大批血汗。他们秉持“严师出高徒”和“铁将军把关”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言传身教、严格请求。我们刚入学时,全国高校理工科教材广泛缺乏,母校组织翻译俄文教材、自编教材,缓解了高校教学的燃眉之急。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能把抽象枯燥的公式、概念变成形象化的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使教学充满了吸引力。特别是老师周密严谨的逻辑思维、精辟透彻的分析推理和条理清楚的抽象归纳的才能,对学生控制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深入的启发,这种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老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那时,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履行大课制,外语、答疑、自习以及专业课履行小班制。骨干教师都在教学第一线教授大课,同时也经常下到小班答疑。小班答疑并不是简略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互动。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后,老师缭绕学生所提的问题再反问学生一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如果学生都控制了,老师才答复问题;否则,就请求学生回去重新复习,然后再请老师答疑。恳求老师解答疑难问题本身就是一道“关”。很多课程的测验是笔试和面试相联合,交了试卷后,再用抽签的措施断定面试题,主课老师面对面地“抠”你,看学生能否融合贯通,“活”的知识控制得怎样,是否在逝世记硬背敷衍测验,领导学生创新解题思路。没有平时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面试“关”是很难过的。这种启发式、领导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发明性思维和独立研究问题的才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今,一些严师讲大课的风采和小班答疑的音容仍历历在目,如讲解《高级数学》的刘谔夫老师,讲解《电工基础》的吕碧湖老师,讲解《电机学》的汤蕴璆老师等,他们都受到学生的广泛尊重。当时,学校有着严格的测验、补考、留级、勒令退学制度,我们班就有两位同学因补考后一门课程仍不合格而留到下一年级,还有一位同学因身材不好跟不上而中途退学,班里也有上一年级留级下来的同学。当时,自觉学习、刻苦学习、发明性地学习,在同学中蔚然成风。我们常常是每天一大早就到主楼对面的图书馆“抢占”自习座位,到晚上10点钟闭馆时,管理员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大家还不肯离开,星期天也不例外。就是在食堂排队打饭的间隙,同学们还拿着自己制作的单词卡背外语单词。这种刻苦学习精力,在哈尔滨各高校中是出了名的。正是得益于刻苦学习和严格训练,得益于过硬的“三基”请求,使得母校享有“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我还明白地记得,在校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彭云同志给我们作报告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哈工大有6个毕业生分配到长春第一汽车制作厂。他们到办公室上班后懂得到,厂里有规定,工程师坐皮转椅,一般技巧人员和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坐木板凳。在哈工大毕业时,他们6人都已获得了工程师资格。于是,他们就向一汽有关部门反应,经核实确认了他们的工程师资格,厂里马上给他们把木板凳换成了皮转椅。这个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极大地加强了大家作为哈工大学生的强烈骄傲感。
相关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李长春撰文回想在哈工大求学岁月(2)
李长春撰文回想在哈工大求学岁月(2)
时间:2010-06-08 15:59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广东海关截获20货柜走私旧发掘机 案值约1600万
下一篇:广东金融人才院校处于两难 招生增加需求减少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