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宁波7月2日消息(记者陆敏)浙江宁波为缓解用地紧张,实行“向海洋要地”工程,对沿海滩涂进行猖狂围垦,专家测算,全部宁波市的滩涂资源可能会在5年内消散掉三分之二。这种猖狂围垦为何能通过相干部门审批?
滩涂是海洋河流和陆地之间形成的大片淤泥状湿地,能够对海洋起到净化作用,被称作“海洋之肾”。同时,滩涂也是多种海洋生物栖息产卵的“宝地”。从杭州湾跨海大桥一路向东,在慈溪市境内,一小时车程里,能看到四个大型滩涂围垦工程,最小的2.9万亩,最大的10.6万亩。据慈溪市水利局副局长陈利明介绍,慈溪接下来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再完成四个围涂项目,预计围垦滩涂22万亩。届时慈溪滩涂将消散殆尽。这样的猖狂围垦经过了哪些部门的审批?陈利明告诉记者,慈溪的滩涂围垦项目都是经过宁波发改委和浙江省水利厅下面的围垦局审批的。
按照《中华国民共和国海域应用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填海五十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围海一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应上报国务院进行审批。而慈溪无论是完成的还是在建的滩涂围垦工程,最少的是一百公顷的14倍,最多的是一百公顷的70倍,为什么没有上报国务院审批,而只是经过了浙江省水利厅围垦局和宁波市发改委的审批呢?
陈利明迟疑了一下,说,他们认定杭州湾区域属于钱塘江,就不用受《海域应用管理法》的限制,可以按照内陆河的管理标准,无需上报国务院,直接在省、市完成审批。
陈利明:我们慈溪是分成两块,一块是在半掘浦以西属于钱塘江。那这样说,杭州湾跨海大桥现在跨的是江,不是海?按照我们的说法,是钱塘江9桥呢。以后是钱塘江河口,属于海和江的交接。
如果说杭州湾不是海域,那么号称“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就不能称为“跨海大桥”,而成“跨江大桥”了?记者就此咨询了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域管理政策与技巧研究院副院擅长文海,于文海非常确定的说,杭州湾确实是海域,绝不可能属于钱塘江。
对此,慈溪市水利局副局长陈利明坦承,他们在申报时确实打了擦边球,一直按照内陆河的名义申报审批。
陈利明:怎么说呢,这个问题多多少少有争议。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是以河口的名义审批的,那咱们是不是有点打擦边球啊?实话实说是有。
陈利明说,填海、围海的应用审批非常繁琐,周期长、费用高,更重要的是,申报前必需要有断定的开发项目,而慈溪市所有的滩涂围垦,都是在没有任何项目、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就开端了围垦:
陈利明:首先要有个用海的项目,农业用海、工业用海必须有个项目,但其实我们围海过程中目标不是很明了,我们围垦要三五年时间,三五年的事情很难敲得定。
促使当地政府“打擦边球”的是背后宏大的经济利益。
工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围了卖地,十几万块钱一亩。
挖土机工人:这个能造房子,你看大红鹰职业技巧学院,以前都是海啊。这个地买的,一亩地15万。
慈溪市国土局土地利用科科长张建土说,浙江省地少人多,工业开发、城市建设都要用地,可是拆迁赔偿费用太高,而滩涂不属于个人,围垦起来节俭很多成本。
张建土:你围起来两万亩应用,不涉及到老百姓。没有征地,不会上访,不存在拆迁费,征地补偿安置,社会抵触可以避开,可以省成本。
据懂得,围垦滩涂后造成土地,一亩的成本最多两万元,如果一亩能卖个十几万元,十万亩滩涂围垦下来,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慈溪市水利局副局长陈利明也说,如果按照海域滩涂围垦进行申报,一亩建设用地要交8万元,可按照内陆河在省里审批,一亩同样的建设用地只要交5000块钱,很容易就做出取舍。
陈利明:围垦国家海洋法实行细则里有规定的,要交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都要交钱,按照建设用地规定是8万块钱一亩,但是按照省里这个交钱就便宜多了,按照农业用地是300块钱一亩,同样的建设用地是5000块钱一亩。谁都知道这个帐哪个大哪个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