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1日或者更早起,一些出售各类资讯的网络卖手宣称控制有浙江考生材料,内容包含姓名、籍贯、家庭详细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等。《钱江晚报》的一名记者以291元就轻易购得了一些高考考生信息。
近日,该报一篇《谁“偷”了千名考生的材料》的报道,引起了当地相干部门的高度器重,教导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报道还引发了全国其他处所宽大考生及家长们的担心。
南方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干调查,在打击风声非常之紧情况下,“网上卖家”仍在叫卖,而且卖法五花八门,甚至打出了“600元打包出售”的口号来招揽生意。
考生信息泄漏 家长担心“被骗子买到该如何”
浙江省衢州市的小倩高考结束后,每天都会接到几个、甚至十几个骚扰电话,其中有旅行社、饭店,也有复读班,“甚至还有美容院,说要不要美容一下,漂美丽亮上大学”。
她还介绍,班级里有好多同学都收到这样的短信或者电话。“什么时间打来的都有,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相比于考生们休息受影响,家长们更为担心的是,考生材料如果不仅仅落到商家手中,“一些骗子也买到该怎么办?”
一位考生的母亲王女士向媒体询问,她家孩子的材料是不是也被泄漏了?王女士显得忧心忡忡:“最近每接到这样的电话,就会担心孩子的安全”。
一位中考考生的家长廖先生也对此表现担心,中考也结束了,“高考考生材料能被泄漏,那么中考生的呢?”
当地教导部门表态 严正处理绝不迁就
该报道引起了当地教导部门的高度器重。衢州市教导局将这份考生名单下发给了各个学校校长,并由校长牵头组成调查小组。
衢州市教导局招生处方处长坦承,材料的正确率比较高,“其中杜泽中学的622条信息中约590条是正确的”,目前来看,材料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名单种类详细,甚至呈现了高二退学的学生,落榜生等等。“材料正确度高,内部泄漏的可能比较大”。他说。昨日,本报记者获悉,事件调查有了最新成果:一个是衢州高级中学一教师曾将名单外泄过;另一个是杜泽中学一台存满学生信息的教务用电脑曾被盗。
方处长表现,目前该市教导局已经报警,内部也成立了由监察室牵头的调查组,针对考生材料有关细节进行调查。
本报记者调查 风声虽紧,仍有叫卖
近来,浙江考生材料泄漏事件一经报道,就引起宽大学生及家长的密切关注与反馈。有考生向本报记者反应,杭州、邢台、山东等地竟然也发明有人网上叫卖考生信息,“3毛钱一条,多买有赠送”。
鉴于“风声太紧,”网上叫卖行动低调很多,不过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进入QQ群,群发销售考生材料的广告,无奈这些人强行隐身进入QQ群,群管理员对他们也“束手无策”。
记者以买家身份在QQ上和几位卖家询问,还是有卖家表现,“风声紧,过几天会有货”。甚至有卖家称,“全国各地的材料只要你给钱,我都搞得到”。
更有甚者,打出“600元打包销售”的口号来招揽生意。“过了这个时间段,这些材料就不值钱了。”一位不愿流露姓名的知情人对本报记者流露。
南方日报记者赵洪杰
实习生李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