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商家对添加剂也开始审慎起来。餐饮企业纷纷自晒“配料单”,有饮品主打不是奶精,没有色素的“无”产品。而三元食品着眼于食品的本源需求,在乳品消费上提倡回归“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本色乳品,提出了“元时尚”理念。对于食品而言,健康的、纯粹的、天然的、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才是最本源、最理性的时尚。
“营养、天然的食品是最本源、最理性的消费,添加剂滥用的时下,倡导食品回归理性是消费者对自身饮食负责的一种体现。”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在食品安全频发下,消费者应该多掌握一些必要的食品常识,尽量少食用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其次,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多选择原生态的食品,不要盲目轻信商家的“广告”。记者 刘静
不是奶精、没有色素
饮料大打“无”字牌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开立在省城街头的冷饮屋也多了起来。奶茶、冰沙、果汁等颜色花哨、味道引人的水性饮料受到了不少市民青睐。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受日前漫天盖地关于添加剂的报道影响,“果汁里有没有色素?”、“奶茶是靠奶精提的味吗?”等问题成了不少市民在购买这些饮品时的顾虑。部分饮品商家为了证明自家食品的可靠性,纷纷在店面的醒目位置打出“无添加”或“不含……”的广告语,与之前宣传多种配料的营销方式大相径庭。
在省城山师东路某家饮品店内,记者看到“无添加防腐剂、人工色素”的招牌被立在显眼的位置。“我们店内的果汁饮品都不含添加剂,原材料选用的都是上好的水果浓缩汁。”店主高先生告诉记者,入夏以来果汁饮品本该逐渐进入销售旺季,但由于前段时间食品添加剂的大肆报道,自己用标注“无添加”来吸引消费者也是出于无奈。
“现在大概有三成多的顾客在购买饮品前会询问配料中有无添加剂,就目前的市场调研来看敢标注无添加的饮品店确实是少数,省城不会超过三家。”采访中高先生还告诉记者,在省城大大小小的饮品店中比较一番后你会发现,不管是标注无添加的还是自己闷头卖的价位都差不多,一杯果汁7到10元不等。“价格区间不明显,看不出实际价值也是打出这个标语的原因。”
虽然打出标语,但也有部分消费者对此表示,“商家真有自己描述的这么纯情吗?”无独有偶,在共青团路附近的某大型商场中,记者也发现了一家以“不含奶精”做噱头的奶茶店。店内一位杨姓店员告诉记者,市面上的奶茶品质参差不齐,大部分是由奶精等食品添加剂勾兑而成的。对此高先生表示,一杯真正的奶茶做起来需要经历泡茶、兑奶、按比例调配等多环节,一般要用20多分钟,这样一杯纯正奶茶售价不会低于20元。“但市面上大部分奶茶都在10元以下,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是由奶精调配出来的。”
然而记者了解到,奶精也有优质劣质之分。“一公斤奶精价格从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价格相差5毛钱的奶茶内行人喝起来都会感到明显差距,所以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买低价奶茶。”经营饮品生意两年的刘先生向记者表示。记者 张卓冉
受累“毒豆芽”事件
“无公害”招牌挂起来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毒豆芽”事件更是把一颗颗小豆芽推到风口浪尖上。受此影响,省城农贸市场和超市里的豆芽踪迹明显减少。为了不卷进这场“毒豆芽”风波,省城很多街头菜馆更是把菜品或者小吃里面原有的豆芽换成了卷心菜、白菜等配菜。然而,也有部分商家坚持不换,并大张旗鼓地打出本店完全使用无公害豆芽的招牌,并来证明自己清白。
“以前没注意,不知啥时候他们店里贴出这种豆芽的宣传彩页了。”近日,市民张女士在省城泉城广场附近某小吃店进餐时发现,店家为自己的豆芽做上广告了。记者随后来到这家小吃店发现,无论是墙上还是天花板上都挂着豆芽的宣传彩页,上面不仅印着自家豆芽的模样,还特意标注了“优质天然绿豆,无任何添加剂,无公害豆芽”等字样。
与此同时,细心的店家更是把如何区分天然豆芽的信息贴了出来。该店一位服务员向记者介绍道,这些都是在“毒豆芽”事件发生后,该品牌小吃做出的“统一安排”。“尤其是‘毒豆芽’事件刚发生后,店里米皮的销量也受到影响。其实,店里的豆芽都是公司自己制作的天然无污染食品。贴这些,也是被逼无奈啊!”
“口感利落的米皮配着清爽的豆芽菜,再加上点老陈醋和香辣过瘾的辣椒油,一直是这种正宗传统小吃的特色。”采访中,在该品牌米皮店工作多年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如果怕受“毒豆芽”事件牵连再把豆芽改成其他配菜就不地道了。“本来店里的豆芽都是优质天然绿豆,无任何添加剂的无公害豆芽,于是,就打出‘无’字招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