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切、现串、现烤
换来生意爆棚
随着天气转暖,省城的烧烤市场也开始热了起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在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下,今年多数烧烤摊的羊肉串都采用“现切、现串、现烤”,用在消费者眼皮底下操作的方式留客。
昨日傍晚,解放东路不少烧烤摊人群拥挤起来,香辣的气息氤氲在鼻腔周围。在一家规模颇大的烧烤摊前,鲜红的羊肉被挂在架子上,旁边有几个员工在切肉、串串儿……“切肉、串串儿、烧烤,一切都在顾客的眼皮底下,顾客吃得也放心,”其王姓负责人表示,自从牛肉膏、羊肉精被曝光后,烧烤摊都开始打“活羊现宰”的招牌,透明化操作,“要不生意不好做。”
无独有偶,记者走访省城多个烧烤摊集中的地方,均发现这些烧烤摊无论大小,都打出“活羊现杀、纯羊肉、假一赔十、无添加剂”等招牌,吸引消费者。“从去年就有个别烧烤店打这个招牌的,今年几乎都这样做了,而且新鲜的羊肉就挂在那里,随买、随切、随烤。”甸柳新区附近的一家烧烤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0多块钱一斤羊肉,能串25串左右,价格略高,但来吃的人越来越多。
“其实不少烧烤摊以前烤的也是货真价实的羊肉,现如今之所以这么大张旗鼓的证明自己的‘真身’,实属无奈之举。”在花园路经营了7年烧烤店生意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确实有一些不良商贩,为了节约成本,降低价格,在肉上做手脚,利用鸭肉或其他病死肉,掺羊油、掺色素、放羊肉香精、羊肉粉,制成所谓的羊肉串。”
同样经营烧烤摊生意的马先生算了笔账,目前烧烤摊的现切羊肉价格一般在40-50元/斤之间,一斤羊肉能串二十五六串,算起来每串在1.6-2元,“顾客能看到操作的整个过程,吃起来放心,我店里现在一晚上卖百斤以上羊肉不成问题。”
记者 孔蕾
调料种类墙上挂
煨制大缸门口摆
日前,瓦罐快餐爆出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色素,在消费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瓦罐行业的生意一落千丈。采访中记者看到,为了重新博得信任,某瓦罐店干脆把自己使用的所有作料品牌全部写到了墙上,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在高新区一家瓦罐营养快餐店记者看到,在瓦罐刚刚爆出乱用添加剂后,这家店的生意却依然门庭若市。走进店里,记者发现了其中的缘由。原来这家店的墙上张贴了一张大大的承诺书,上面不仅有食品安全的承诺,最吸引人的是密密麻麻排列了十几种作料的名称和品牌。
采访中店老板坦言,瓦罐被爆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后,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济南的7家直营店客流量一下子剧减了50%。“作为餐饮行业,瓦罐不能说绝对不含添加剂和色素,但这些都是酱油、醋等调味品里自带的。”采访中,该店总经理张羽告诉记者,除了调味品自带的,瓦罐在正常的制作过程中是不应该人为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色素的,为了让消费者直观的了解他们的制作流程,他不仅把煨制大缸摆在了店门口,还在店内公布各个作料生产商的生产许可证。记者看到,最基本的调味料酱油也在公示栏中。
“很多来店吃饭的消费者都会看一眼张贴栏,还有消费者趴在缸口看。”张羽告诉记者,现在瓦罐的备料煨制过程都是对消费者开放的,消费者对这个做法很认可,客流量已经恢复到了80%。
据了解,从2008年省城第一家瓦罐店落户,至今已经有40余家店面,采访中记者看到,虽然都叫瓦罐,行业内的定价却高低不同。同样的套餐,不同品牌最低售价13元,最高则为18元。对此,业内人士透露,一份瓦罐快餐,从调料到肉,进货途径不同,成本相差可以达到20%以上。
记者 刘静
“经XX部门检测合格”
爆米花桶“傍上”权威部门
近日,国内各大城市相继传出爆米花桶含可能致癌的荧光增白剂,济南市场也被曝有荧光剂超标的爆米花桶。一时间,不少商家的生意受到影响,有些商家为了证明自己产品的“清白”,打出了“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的宣传语。
记者近日走访市场了解到,爆米花桶风波对不少商家的生意影响很大,文化东路上一炒货店的店员就表示,跟一个月以前相比,爆米花的销量少了一半,“有的顾客要求用塑料袋盛,有的看见爆米花桶转头就走。”
据了解,在抽检中少部分品牌的爆米花桶是合格的,有商家就借此做文章招徕顾客。记者在省城历下区一影城售票处看到,滚动的大屏幕上,除了最新影讯之外,还多了一行字幕,写着“本影院爆米花桶经济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合格”的字样,成摞的爆米花桶放在显眼的位置。面对顾客的疑问,工作人员表示爆米花桶经过权威部门的检测是合格的,可以放心使用。
记者在街头不少销售爆米花的小店看到,虽然这些商家没有像影院一样打出大字幕以证“清白”,但是跟以往不同的是,销售人员会主动表示,爆米花桶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有些小店为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甚至放弃使用爆米花桶,改用一次性的食品保鲜袋盛放爆米花,“爆米花桶大部分荧光增白剂超标,还不如用食品保鲜袋更放心一些,对我们来说成本也低。”省城天桥区一爆米花摊位的老板说道。
记者 冯云云
民以食为天
无奈回“天然”
小到爆米花桶和毒豆芽,大到瘦肉精和染色馒头,食品添加剂事件像一个个地雷,潜伏在消费者的身边,稍不留神就会引爆,让人人心惶惶。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社会和消费者的密切关注,但却屡禁不止。此时,在抱怨无良商贩的同时,消费者也要重审一下自己的饮食观,对色香味的苛求无形中替代了营养、新鲜、天然,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据了解,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色素刚刚出现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它们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味觉和视觉的双重追求,满足了厂家销量直线上升的追求。与此同时,山东是餐饮大省,消费者对食物的要求可以说是苛刻,色香味美,一项不能少。所以,当人们把添加剂和色素推向审判台时,不妨自问一下,“你苛求过食物的色香味吗?” 如今,食品安全警钟频频敲响,非法添加剂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人们每天食用的馒头都被上了色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终于发生了改变:馒头挑黑的买,豆芽买黄的,太瘦的猪肉卖不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