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中国派船探查日本核污染实情 日巡逻船频阻挠

时间:2011-08-09 17:57来源:国际新闻报 www.yunhepan.com

  顶着八九级大风,迎着滔滔巨浪,汹涌无常的大海上,一艘中国的调查船艰难地前行,科学家们在剧烈摇晃的甲板上仍坚持工作,采集海洋中的生物样本。比恶劣的天气更危险的是,他们的身边可能潜伏着对人体极度有害的核物质……

  当日本仍在紧张抢修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的国际影响仍然不明的时候,中国国家海洋局派出的一支科研团队近日驶抵福岛以东海域,对核扩散给西太平洋及中国海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监测,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一手数据。前不久,这艘名为“南峰”号的调查船回到厦门母港,《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监测活动的科学家,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充满艰险的采样调查

  6月16日,“南峰”号从厦门起航,开始了历时19天,航程共计约5000海里的远征。“南峰”号是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自行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性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科学调查船,去年8月的首航把足迹留在了西沙群岛,这一次,“南峰”号的使命更具挑战性,因为它要对日本福岛以东公海的海洋大气、海洋生物进行监测,以了解福岛核泄漏释放的主要放射性物质铯-137、铯-134、锶-90等对海洋环境有何影响。为完成此次高难度的任务,国家海洋局派出一支16人的专业团队,成员来自海洋三所、南海分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海洋局下属的4家单位。

  海洋三所海洋化学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党支部书记林辉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针对大气的监测主要是“采集一些大气的气溶胶,检测大气中的伽玛射线”。海洋监测的介质则很多,包括海水、海洋植物、海洋浮游生物等等。受到条件限制,船上无法进行科学化验、处理分析,采集的样品都保存在专业容器中,回航后才能进行不同的处理和鉴定。

  《世界新闻报》记者了解到,出发前,中国的科学家们根本不清楚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日本以东公海海域造成了多大的放射性污染,监测队员可以说是冒着极大的核辐射风险在开展相关采样工作。同时,监测海域距中国路途遥远,航次时间较长,一路上,监测队员顶风冒雨,克服了不小的困难,救生衣总是备在身边。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杨绪林对《世界新闻报》记者回忆,出海时间正值台风高发季节,6月23日,我船作业附近海域又发生7.0级地震,海上台风一度达到八九级。领导团队曾经考虑是否需要撤离。执行本航次监测任务的调查船“南锋”号,总吨位达1537吨,船长近70米,船宽12米,具有良好的适航性、抗风浪性、复原性及操纵性,能够在远洋海况条件下航行及进行调查活动。船只的硬件、气象专家的分析和对任务的责任心让监测队员决心持续作业。

  8级左右的台风带起5米多高的浪拍打着船舷,使船剧烈摇晃,对采样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甲板上的监测队员每人穿上救生衣,继续手中的工作,暂时没有工作的则紧张地站在一边观察,担心万一出现危险赶紧帮忙。带绳子的救生圈一直放在身边。大风持续了一天一夜,但这期间的工作一点没有耽误。

  日本巡逻船阻挠“南峰”号

  除了恶劣的天气,监测队员还要应付人为的阻力。

  《世界新闻报》记者获悉,此次监测主要是针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大量高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而进行的,目的是了解核废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评估其对中国管辖海域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监测海域面积达25.2平方公里。这也是中国首次专门组织人员赴西太平洋监测评估核污染,是一次正当的科学监测活动,监测地点位于福岛以东的公海海域。尽管如此,中国监测船的到来,却让日本方面感到“不舒服”。

  6月份,中国海军舰队因演习需要,多次穿越日本冲绳半岛与宫古岛之间的公海,引起日本方面的高度警惕。“南峰”号也恰恰在这段时期在西太平洋进行科学监测活动。日本竟把这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相提并论。

  6月23日,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的“南锋”号渔业科学调查船,当天上午在距宫城县沿岸约330公里的日本专属经济区(EEZ)内开展了调查活动。正在附近航行的第2管区海上保安总部巡逻船发现了“南锋”号,并通过无线电询问其作业内容,“南锋”号回复称,在公海上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取水作业。然而巡逻船要求中方立即停止作业。日本政府通过在北京的驻华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杨绪林向《世界新闻报》透露:“我们去调查,日本很不高兴,一直在跟踪我们,为了完成任务且不与日本方面发生冲突,我们不得不多次改变航向。回程时,日本称他们要在琉球群岛搞军事演习,又逼得我们改变航向。”

  日核废水威胁中国海域

  目前,“南峰”号取回的部分样品的分析检测工作已经完成。结果显示:监测海域大气辐射剂量结果无异常;首批海水样品中全部检出了放射性核素铯-137、锶-90,以及正常情况下海水中无法检测出的铯-134,这三种核素都是日本福岛核泄漏释放的污染物质。其中,铯-137、锶-90最高含量分别超过中国海域本底范围300倍和10倍。

  杨绪林对《世界新闻报》说,这个数据表明日本的核事故已经对整个海洋造成了危害,对生态也有一定的破坏。在日本福岛东部200海里以外的海域都已经监测到了放射性元素,这对日本福岛近海区的渔业来说,基本是“毁灭性的打击”。

  按照北半球顺时针的环流规律,日本福岛以东及东南方向海域的海水环绕北太平洋一圈之后将会到达中国近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苏旭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中国一直在密切监测海洋中的放射性核素情况,目前中国近海和海产品都没有发现放射性核素铯-137、锶-90以及铯-134,因为“扩散有个过程,在海洋中扩散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扩散的速度要慢得多。另外,海洋的稀释能力非常强,(放射性核素)在往中国海域走的过程中,边走边稀释,很可能才走到一半就已经稀释得监测不出来了。通过不同理论模型的计算,核物质最快到达中国近海是300天,慢的话是10年。”

  核污染调查责任重大

  今年5月,俄罗斯也曾派出监测船考察核辐射情况,地点是在俄罗斯一侧的日本海,目的也仅仅是考察日本海附近是否可以进行捕鱼、游泳、出海度假等活动,而中国是对整个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

  专家认为,中国此次赴西太平洋监测评估核污染,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说,开展海洋放射性监测以及相关的海洋生物、化学及动力场环境等海洋环境要素综合监测,为科学评估放射性物质对中国管辖海域及邻近海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此次监测工作,有助于中国建立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预警体系,对维护中国海洋环境安全,具有及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全球来说,中国公布的监测结果,给了各国科学家一个可供参考的重要数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王作元教授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日本核事故发生后,往海里排放了大量放射性废水,这些废水中的一些元素的放射性很强。“废水被海洋稀释后,日本近海以及远海海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有多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多大范围,迄今没有人公布这样的数据。中国恰恰就去做了这件事。”

  杨绪林感慨地说:“仔细想想,科考的地点属于公海,距离中国近海非常远,我们何必花这么多精力,花这么多钱去做这个?我们是抱着对世界负责、保护海洋生态的目的来做这项工作的,目前也只有中国在做。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个实力,有实力的国家不一定有这个责任感。中国对整个人类、对海洋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

相关阅读
  • 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
  • 我渔船在钓鱼岛海域与两艘日本巡逻船发生碰撞

    • 上一篇:卫生部责令吉林调查"医院疑用死婴做胶囊"事件
      下一篇:方正县烈士陵园破败不堪 居民不满给日本立碑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