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里有红白事,再不用自己张罗着操办啦,只要给村里的‘理事会’说一声,‘理事会’成员马上就按他们制定的要求去办,这样既省心又省钱。”鱼台王庙镇魏堂村的魏淑武对笔者说起了“理事会”的好处。
近年来,鱼台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的青壮年农民逐年减少,很多农村常出现“红白喜事”难以操办的情况。在地方政府的提倡和鼓励下,又有留守在家的一些长者、能人的配合,农村“红白理事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就诞生了。酒席由规范的理事会来承担,不仅解决了无人能操办的问题,还省心、省事又省钱。
过去在鱼台农村,有事办酒席过程中,谁家办的桌数多,谁家的菜多、菜好,谁家收的礼多,谁家结婚的车子漂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是人们茶前饭后的闲谈。而且不规范的红白喜事宴席还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绝大部分农村自办宴席都是由村里的“黑厨师”统一协调办理,厨师大多是当地的农民,安全意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很容易造成集体性中毒事件。在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安全意识,统一食品采购,有效杜绝了食品安全隐患。红白理事会通过统一的运作规范办理酒席,可以缩小红白喜事中的贫富差距,淡化攀比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铺张浪费,节约了资源,还在酒席操办过程中科学地把传统仪式和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在农村树立文明办事的良好风气,倡导节约的生活方式,为广大农村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新风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