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省城济南传来喜讯,鱼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通过严格的绩效考评验收获得优秀,并追加奖励资金400多万元。漫步项目区,笔直的生产路,宽敞的灌溉渠,精致的桥涵闸,清澈的小河水,一派如诗如画的现代田园风光。
鱼米之乡水之魂
水是农业的命脉。鱼台,因水而灵动,因水而富庶。1964年稻改,奠定了鱼米之乡的基础。作为农业大县,鱼台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治水改田的大发展时期、八十年代的排灌站更新改造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大投入、大提升、大发展时期的逐步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鱼台自然、经济和社会面貌,由解放初期的十年九涝、遍地盐碱、靠天吃饭,到上世纪末鱼跃稻香、温饱小康、国家优质粮棉基地,农田水利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和防洪安全保障。
而小农水建设无疑对鱼台县的农业发展更是重大利好。2010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共涉及谷亭、开发区及王鲁等三个乡镇(区),2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工程总投资2906.72万元,项目内容包括维修改造排灌站14处,渠道整治262.95公里,其中渠道衬砌42.3公里;重建维修渠系建筑物1214座;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约1.6万亩,受益群众3.12万。
鱼台发展农业面临难得机遇,再造鱼台农业新优势将从这里扬帆启航。
抢抓机遇活水来
如何得到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这块大蛋糕,如何抢抓机遇、借力发展,鱼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7月26日,在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立项竞争现场,鱼台县从小型农田水利现状、水资源状况、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答辩,深深打动了专家评审组,使鱼台一举成为第二批20个重点县之一。
把握机遇,时不我待。鱼台县迅速行动,将2010年小农水项目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全县六大重点建设工程。
为把鱼台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做成精品工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由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项目村全体干部及代表参加的全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动员会,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晓玉,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昌华等领导先后多次到现场对工程进行检查指导,要求各参建单位按照“30年不落后,50年能用”的建设目标,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县水利系统组织精兵强将,日夜靠在施工现场,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负,推动了全县小农水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鱼台县的17条河道,建泵站197处,总装机容量3.4万千瓦;修筑干渠沟455条,828.5公里,桥涵闸建筑物5690座,配套抗旱机井8000余眼,有效灌溉面积49.88万亩,推广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排灌自如的合理布局。
福泽民生小农水
鱼台县在小农水建设工程中,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思路,在提高灌排设计能力的同时,兼顾南四湖及大运河沿岸生态、人文及旅游环境,(下转A3版)
(上接A1版)将“运河文化”、“孝贤文化”融入到设施改造中,对马楼、高庄、米滩等9处排灌站房屋采用仿古式建筑,使之成为亮丽的风景。应用高新技术是鱼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又一亮点,在高庄排灌站进行了泵站自动化控制试点,这套系统包括布设在灌区内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及安装在泵站内的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泵站值班人员可在控制室内对土壤墒情进行远程实时监测。泵站自动化控制受到了省市专家的充分肯定。
增产效益、节地效益、节能效益、省工效益、节水效益显著。鱼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区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2.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6万亩;恢复、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3.58万亩;年新增供水能力783.9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5.44万公斤;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33.2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27.28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