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走进鱼台农村,一排排整齐鲜亮的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村庄道路平整干净,两旁绿树成荫,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木耳合作社里,人们正忙着晾晒木耳……一幅动人的画卷展现在面前。
腰包更鼓了
8月18日,记者在鱼台振南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看到,合作社的王振南正在实验室里做菌种实验。“俺一个占地一亩左右的大棚年产干木耳5000余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24元计算,能卖十一二万,扣除成本,一个棚赚个五六万不成问题。”
鱼台县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实施六大特色产业振兴规划,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围绕大米、大蒜(圆葱)、畜牧、渔业、食用菌、杞柳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培强壮大鲁王集团、美晶米业等重点龙头企业,使特色产品通过深加工进一步增值,提高增收幅度。重点发展毛木耳、杞柳、优质鱼养殖,全县毛木耳种植面积5000多亩,亩产干木耳5000多公斤,亩收入12万元,总产值6亿元;杞柳种植达5万亩,亩产2500多公斤,亩收入7000多元,总产值4亿元。
环境更美了
8月20日一大早,清河镇大薛村薛大妈拎着生活垃圾倒进了垃圾箱,一会儿工夫,镇上的垃圾转运车就把垃圾运到了县里的垃圾处理场处理。“过去这里的垃圾没有人管,村民们随便扔,特别是夏天,虫蝇乱飞,臭气熏天。自从农村环境整治以来,垃圾不随便扔了,也及时处理了,环境变美啦,俺们生活舒坦啦!”薛大妈说。
为将运动式的集中整治固化为常规机制,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鱼台县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把“清洁乡村行动”列入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与干部的工作业绩挂钩。不定期对村庄卫生保洁进行督查指导,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目前全县共投入整治资金2540万元,各乡镇(街道、开发区)都按规定建立了保洁员队伍,建设完成3032个垃圾池、1208个定点安置垃圾箱,建设完成25处垃圾处理厂,规划25处垃圾中转站已建成12处,购置垃圾清运车253辆。整治乱搭乱建25万余平方米,清理垃圾1.2万多吨,清理三大堆6.4万多处,整治沿街立面180多万平方米。
素质更高了
鱼台的每个村庄都有镶嵌着三至五个星牌匾的庄户人家,孝贤之星、科技之星、信用之星、和睦之星、守法之星等等成批涌现。张黄镇常李寨村村民赵秀华指着自家门上的五星牌匾说:“家里要是挂不上几个星级牌匾,很难看,现在俺村家家户户至少挂上了三个星。”
物资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也要提升。这个县广泛开展“城乡文明结对共建”活动和文明村镇、农村文明社区、“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创建;开展平安乡村创建,加强新农村“两室两窗口”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实现了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集体上访。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完善乡镇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村级文体活动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村村都有了文体活动场所。“以前俺们这里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村民农闲时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不少家庭因为家人赌博闹矛盾。”正在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的张黄镇张集村村民陈爱花说,“现在好啦,村里建起了农民文化大院,男女老少都来读书看报、唱歌、跳舞、扭秧歌,不光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知识,促进了家庭和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