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始末

时间:2011-09-01 09:12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www.yunhepan.com

《小蝌蚪找妈妈》

《九色鹿》

《骄傲的将军》

  1962年7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水墨动画《牧笛》,图为特伟(右)和副导演钱家骏在研究《牧笛》的镜头画面。图/ 新华

  那个年代很多艺术家都是美影厂的常客,黄永玉、唐云、韩美林等都常去美影厂给员工们上课交流,帮助设计动画形象。画家给大家讲墨韵、墨色,现场作画。这让那一代动画人和中国动画受益匪浅

  去世两天后,95岁的钱家骏开始被媒体零星报道,但很快消失在娱乐明星离婚结婚、搓骨隆胸的新闻中。

  钱家骏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名字,而他创造的《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九色鹿》等动画片却曾影响了几代人。

  在钱家骏的创作中,以《小蝌蚪找妈妈》等为代表的水墨动画给人印象深刻,至今无人能完全模仿。水墨动画不单是国内动画史的杰作,更代表了老一辈动画人的钻研创作。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动画粗制滥造、肆意模仿、急功近利的今天,“水墨动画”那一代的创作作品和赤子之心更有必要被再次提及。

  从无到有的创新

  买来果汁、干燥剂等材料,钱家骏开始试验彩色颜料,如何使颜料不被强光灯炙烤掉色,并且不在上海潮湿的黄梅天中发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那是195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文中都简称美影厂)正在制作国内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首个难关是,国内还无法制造用于动画片拍摄的彩色颜料。

  而翌年,该片获得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

  当时国内动画片制作采取统购统销,国家拨钱,美影厂每年生产300分钟左右的片子,只要审查通过,中影公司就必须购买发行。送影片到国外影展参选,也由中影公司负责。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奖后,奖杯被组委会送到中国大使馆,后由中影公司的人顺道取回。在一道道传达祝贺和外媒评价的过程中,这部片子因“很像苏联的动画”被很多人牢记,并由它进一步扩展解读为——中国动画没有自己的风格。

  “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使《骄傲的将军》(该片被评价风格“很中国”)及后来的片子要探动画片民族之路,也没法考证,因为两部片子都是差不多时间开始制作的。”美影厂第二任厂长、国家一级导演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那时候各行业都在要说赶超英美,如果动画片能达到这个程度,也是不错的。”

  随后,《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 上集》陆续出品,这些从故事、人物形象设计、配乐都极富中国传统京剧特点的片子让人印象深刻,也使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当时的美影厂领导特伟认为找到了中国动画创作的方向。坚持中国传统,扩展美术片的种类,也是日后水墨动画片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钱家骏是《骄傲的将军》美术总设计,出自他笔下的一幅幅浓郁中国特色的人物、宫殿,至今都是很多从业者学习的范本。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外界定义“像苏联”,直到现在,这件事仍被认为是中国动画探索自身特色的开端。

  “直到他后来退休,他仍能听到看到这样的说法。”一位美影厂的老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实钱家骏先生很不开心,下了这么多功夫做了这部片子,反而遭贬。”

  1959年,国内各行业都在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严定宪将画好的一叠稿子放进点钞机,通过点钞机带动稿子运动生成连续影像,来检查自己的绘画是否到位。但点钞机的运动太快,无法达到动画中理想的24张/秒的效果,严定宪准备改进。就在这时,他和美影厂很多人一样,被调去试验水墨动画。

   《小蝌蚪找妈妈》如何诞生

  徐景达希望尝试制作水墨风格的动画,这位后来导演《三个和尚》的年轻人找到摄影师段孝萱,“齐白石的画可以印在脸盆上,看上去很逼真,能不能把它做成动画。”在靠人工制作的年代,要实现这个愿望,摄影师很关键,将决定很多效果如何能实现。

  两人还找了时任美影厂总技师钱家骏一起研究,钱家骏是前辈老师,更是有名的全才。

  构想被报到厂里,1960年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听了汇报后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这个消息传回美影厂后,水墨动画更受重视了。段孝萱起草报告正式报到厂里,开始水墨动画实验。

  第一个实验镜头是“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下来”。所有人连轴转,很快画好拍完,晚上九点在放映间播放。

  “基本效果有了,很像齐白石画的青蛙。”前美影厂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摄影师段孝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缺陷就是没有背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嘛,没色彩,动作单一。但是基本味道就是墨润的,这个方法还是可以的。”

  找到基本方法后,更大规模的实验开始。全厂所有原动画工作人员都开始制作蛙、鱼、虾、马等片段。

  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后,再着墨完成每幅图案,并拍摄,这看似和其他动画片类似的操作流程,很难在成品中表现出水墨画应有的墨韵。

  水墨画最重要的一点是渲染,比如墨重一点就是实的,画脸就不能是实的,要用淡淡的墨,但眉毛是实的,而衣服则不能虚的太厉害。一个画面实、虚要自然分开,才能表现出水墨的感觉。

  经过反复实验,段孝萱总结了“大虚、中虚、小虚”标准,按此标准绘画、拍摄出的画面能更逼真表现出水墨画的质感。比如画蝌蚪,黑蝌蚪就用小虚,灰蝌蚪就中虚,尾巴都用大虚,再运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摄。

  这一系列的水墨动画制作工艺后来被评为国家发明奖,并被列为“国家机密”。

  3个月后,《水墨动画实验》完成,描绘不同动物的多个几十秒片段组成了一个短片。美影厂考虑制作成片。

  在找剧本的过程中,方慧珍编写的一个教孩子认知的科普故事被认为可以拍摄。蝌蚪怎么变成青蛙,故事简单吸引人,另外,故事中的很多形象都是水墨画中常见的,并在水墨动画中已经实验成功。

  根据实验的成果和成片的需要,美影厂创作团队在原有的三四个故事环节的基础上,又加入六七个环节,丰富剧情,并加入彩色的金鱼形象。1960年7月,制作了时长15分钟的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受到几代人的喜爱,至今在视频网站上仍有较高点击率。

  片子成功后,荣誉如何归属和标兵的选择标准,这个里程碑事件因这些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很多人为钱家骏未被正名而叹,认为钱家骏才是水墨动画的创始人。

  “徐景达、段孝萱、钱家骏肯定是水墨动画制作过程的发明人。那个年代有老一辈在,年轻人不能出头,美影厂很多人都参与了工作,虽然后来很多人的名字没有在创作名单上出现。”一位参与影片制作的美影厂老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特伟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指导,虽然当时他对是否能做出这个片子持怀疑态度,但他是老导演,后期剪辑、审查镜头、有什么地方遗漏等问题,他都提出了要求。”

  2010年,曾有人出书描写水墨动画的创作过程,提了一些人,没提一些人。很多老员工甚至联名写信到出版社说明情况。

   大画家指导的创作

  虾公公告诉小蝌蚪,“大眼睛的是妈妈”。小蝌蚪一看见大眼睛的金鱼就围上去喊“妈妈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部黑白动画,唯一的彩色是被小蝌蚪误认为妈妈的金鱼。

  片子制成后送到捷克参展,拷贝寄回国内,金鱼的片段消失了,被组办方剪掉留存。这也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中最大的亮点。

  “因为这是初步的,不满意的地方很多。比如背景活动的比较少,只是有一些浮动。镜头处理比较简单,当时时间也紧,背景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白的宣纸,这也是因为齐白石画的风格。”《小蝌蚪找妈妈》摄影段孝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就是尽量把水墨味道、水墨意境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处理上用颜色也很少,因为国画主要是强调它的墨色。”

  在水墨动画实验阶段,徐悲鸿的马就一直没有成功。马有4条腿,动起来会交叉,肌肉的分块表现本已不易,再加上水墨效果就更难把握。

  第一部太简单,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动画电影,美影厂人马上开始第二次挑战。一行人到广东乡间采风两个月,准备创作第二部水墨动画《牧笛》,一个牧童和牛的故事。

  当时李可染住在广东,他给创作组画了很多水牛图做参考,创作组根据李可染画的牛设计动画形象。

  那个年代很多艺术家都是美影厂的常客,黄永玉、唐云、韩美林等都常去美影厂给员工们上课交流,帮助设计动画形象。一下午两小时,画家给大家讲墨韵、墨色,现场作画。这让那一代动画人和中国动画受益匪浅。

  “实际上这对动画人来说是一种修养。” 美影厂第二任厂长、国家一级导演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我跟一些学生讲,你们可以请一个好的美术家来帮你设计,他们说请不起。我们过去请的大画家,虽然那个时候不计较名利,但是画家也清楚,开一个画展,有几万个人看就了不起了,最多十几万人,而一部动画片会有多少人看?如果大家有兴趣,比看画展记得牢。这个我是有亲身体验的,我请画家来,人家很乐意来,他把自己的绘画风格通过你的动画片体现出来,展示自己的才能。”

  1988年拍《山水情》时,卓鹤君现场作画,摄制组拍摄,使影片的效果更逼真。这样的合作也让之后3部水墨动画《牧笛》《鹿铃》《山水情》具备不同国画家的鲜明特点。

  因市场化改革而止

  新中国成后,万氏兄弟回到上海组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万氏兄弟是国内动画的开拓者之一,他们制作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对著名动画家手冢治虫、宫崎骏影响至深,手冢治虫访问上海时,唯一的愿望就是面见万氏兄弟。

  战争年代,万氏兄弟到香港工作,他们没有脱离追随世界动画电影的步伐,而这段时间,内地动画停滞。回国后的万氏兄弟又很快带领大家进入角色。

  文革十年浩劫,很多老动画电影人都受到较大冲击,他们的光阴和能量无意义地消耗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门口的大字报上,被点到名的80多个人很多都是技术中坚。

  改革开放后,电影厂面临改革,国家拨款减少,很多骨干为了更好地生计和发展,到深圳做动画加工。国外公司需要什么,他们就如计件工人般接活。潜心研究创作渐成奢谈。

  1981年,日本动画从业者看完《牧笛》后,就专程来中国寻访水墨动画的制作方法。1997年,段孝萱去日本参加座谈,日方又再次请教。基于领导还未将水墨动画制作工艺解密,段孝萱仅向日方提供日方所创作水墨动画的意见,始终拒绝教授。

  上世纪90年代,正当中国自创的水墨动画技术日趋完备并且做到了风格转换自然时,国内电影工业迎来改革,国家不再拨钱扶持制片厂,并要求动画片的生产贴近电视播出,实现剧集化。成本高于普通影片3倍的水墨动画于是被搁置,除了为国外企业制作一些赚钱的广告片外,再无立项。

  几近绝迹

  在国内,曾经参与手工制作水墨动画的人多已年逾耄耋,虽仍被不时被请出山指导一些水墨动作短片,但没有过正式的传承。几年前,某学校动画专业老师向段孝萱请教,段孝萱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该老师就此写文章作为研究成果发表,但其学校对“此成果”一无所知,在一次座谈中仍再次让段孝萱讲解水墨动画制作工艺。

  上海世博会前,水墨风格的动画短片《和谐中国》在中国馆播放,段孝萱受邀指导,最近她刚刚指导完水墨动画短片《梅兰芳》。虽然电脑技术的发展,让水墨效果不再困难,但制作方仍希望段孝萱这样有着水墨动画经验的人为其把关。

  “我会全面的给他们讲,而且在他画以前,这些镜头要注意什么,我都一个个讲,每一个人都讲的。”段孝萱说,“讲的都是当年我们摸索出来的经验,有人觉得很容易,不以为然。讲出来容易,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去摸索出来是不容易的。也有年轻人愿意钻研,但他们不一定知道全面的技术,这个工艺是画、拍、合成等全套的,很多人只知道其中某一项。”

  有时常常是一个电话,79岁的段孝萱就会欣然往美影厂赶去,对于年轻人,段孝萱很愿意倾囊相授,她希望能教会年轻动画人创作钻研的习惯,就如他们年轻时一样。

  随着电脑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水墨动画的效果已能在电脑中轻易实现。一些广告、宣传片开始运用水墨动画展现传统特色,吸引眼球。

  “用电脑做不像手工那么麻烦,将来肯定是这个方向发展,现在也找不到手工描线上色的人了。”《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的动画设计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电脑制作应该是可以给水墨动画带来一个升级的。但感觉上不像手工那么细腻,韵味比较少一点,基本上是水墨效果。”

  但如果要制作影院级的水墨动画长片仍有困难。首先,水墨动画成本仍较高,相同时长的影片水墨是普通动画片成本的4~5倍。另外,水墨动画讲究意境,目前动画片较偏重的叙事性不易体现出来,人物夸张的动作变化也不善通过水墨完成。

  更重要的是人才断档严重。

  “中国的动画发展是一个不停断档、发展,断档、发展的过程,没有连续性。”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动画学博士乔凤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做动画的艺术家本身修养都很高。比如很多人会画国画,他们画起来感觉是到的,不需要说,自己就清楚。这种综合素质,这种艺术底子,现在的人很少能达到。以前,编剧、制作、创意一个人都能搞定,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是个艺术家,现在很难有这种全才。”

  2008年前后,一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宣传片在网上被热传,全片以水墨的风格展现,行云流水,令现代的人们耳目一新,网友惊呼原来水墨还能这样玩,那些曾在七八十年代看过水墨动画的人也有重温旧日时光的感觉。可如今,水墨动画的形式基本仅在广告片和宣传短片出现,已基本绝迹于动画影片。

 

相关阅读

    上一篇:中国地产商欲买冰岛0.3%领土 西方人士质疑动机
    下一篇:石河子:通过"国家森林城市"考核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