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低碳能源风头正劲
中国器重能源结构调剂,大力发展低碳能源。近年来,中国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利用取得长足发展。2009年水电装机达到1.9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持续4年翻倍增加,超过22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三;预计今年将突破3000万千瓦,将位居世界第二。我们在上海东海大桥建成了亚洲第一座 100兆瓦海上风电场,安装运行了34台3兆瓦风电机组。核电投运机组11台、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比重1%,比例并不高,但在建23 台、2540万千瓦,占世界在建57台机组的40%,在建范围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沼气年产量约130亿立方米,均居于世界前列。非化石能源累计利用范围达到2.4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花费总量的7.8%。我们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 15%左右。全国人大已批准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国家能源局已草拟了新能源发展计划。我们还将加大工作力度,发展低碳能源,采用更多的举动,坚定地履行这一承诺。
郑国光(中国景象局局长):气象变更是发展问题
应对气象变更,防备极端景象灾害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的共同挑衅。气象变更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类运动的共同影响,地球气象系统正在经历以变暖为重要特点的全球气象变更。由此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极端气象现象频繁产生等,已经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联合国气象变更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应对气象变更的主渠道,“共同但有差别义务”的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加强应对气象变更合作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象变更的主流共鸣。
拉金德拉·帕乔里(政府间气象变更专门委员会主席):只有低碳才可持续
城市要找出可持续的城市化方法,避免滥用自然资源,为此就必须履行“低碳”方法,只有这个模式才干维系可持续发展。气象变更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挑衅,我们现在必须朝着绿色增加的方向去发展。减排温室气体同时也会减少其他的污染物,这样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大大下降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