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考核领导干部经济运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也考核其效益性
●不仅通过审计督促日常工作,更将审计成果作为干部任免重要根据
□本报记者 陈婷
“在任期间,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丧失浪费?”从现在起,每位在四川省内任职的领导干部都将接收这个问题的拷问,其答案将被审计。
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省监察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局日前发出通知,就我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义务审计评价措施、成果应用措施和离任经济义务事项交接措施(以下统称《措施》)作出具体规定。
《措施》目前处于试行阶段。我省正试图通过规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义务审计工作,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义务履行情况得到客观反应和评价,从而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供给参考和根据。
3类人员接收审计评价
任期经济义务审计评价重要针对3类人员展开:党政重要领导干部即各市(州)、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重要负责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即省、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事业单位重要负责人,国民团体重要负责人,各市(州)、县(市、区)国民法院、检察院重要负责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含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重要负责人。
对领导干部经济义务履行情况的评价内容,重要涉及兼顾社会经济发展义务、重大经济决策义务、政策履行义务、财政财务义务(规范财权,依法理财,依法有效组织预算编制和履行,有效防备财政、金融风险及生产经营风险,保护国家财政安全和国有资产安全)、管理监督义务、廉洁自律义务及其他经济义务等7个方面进行。
缭绕上述内容和对象,我省分辨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审计评价既考核领导干部经济运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也考核其效益性,器重因素分析和原因分析,重视显绩与潜绩联合,以领导干部具体任职岗位的财权、事权为基础“以责定评”。
审计成果入干部档案
对领导干部履行任期经济义务情况的审计评价看法将写入 《审计成果报告》。《措施》明白请求,“各级党委应当将审计成果报告作为作出问责决定、研究干部调剂和决定干部任免的重要根据”。作为日常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根据,领导干部经济义务审计成果报告将归入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档案。
《措施》明白:对审计综合评价看法为“好”的领导干部,联合干部任前考核情况,建议党委给予重用;对审计综合评价看法为“较好”,审计成果报告反应的违纪违规问题只承担一般领导义务的领导干部,根据党委决定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采用谈话、提示教导等措施;对审计综合评价看法反应为“一般”,审计成果报告反应存在较为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并负有分管义务,但不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根据党委决定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采用诫勉、调剂工作岗位等组织处理措施;对经济义务审计综合评价看法为“差”,审计成果报告反应存在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或造成重大经济丧失问题并负有个人义务、直接义务的领导干部,按有关干部管理权限规定,作出或建议党委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或请求其引咎辞职。
审计综合评价看法纳入对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
为用好审计信息,我省还将建立两个材料库:“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义务审计信息材料库”和“审计成果应用材料库”。形成网络,在经济义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共享。
离任交接须说清名目
为明白界定前任和继任领导干部的经济义务,《措施》特别明白了领导干部离任时的交接内容和交接程序。
领导干部离任时的经济义务交接,重要包含工作交接和财物交接。在工作交接方面,前任必须告诉继任者任期内未完成需要下届领导班子持续办理的经济义务事项,包含承包、租赁、合作、抵押、担保、投资、集资、土地开发、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经济事项,以及党组或行政会议记录等议决的相干决策情况,以及任期内尚未处理完毕的经济纠纷和诉讼事项情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