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渡浮桥已经停用。 黄广华 摄
6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长沟镇境内陈渡浮桥已被停止使用。
6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陈渡浮桥。经滨湖大道进入浮桥的小道上堆起土障,一块写有“浮桥维修,暂不通行”的牌子插在其中。除浮桥桥两端接地处已拉高外,其它一切仍保持着4日泵车落水后的模样。
“浮桥栏杆断了,船之间的卡槽也被拉开,要想浮桥重新利用起来,必须得大修。”负责看守陈渡浮桥的老陈告诉记者。陈渡浮桥在1992年由长沟镇政府投资兴建,主要是方便周边村民日常出行,其所有权归陈庄村委集体所有。“大堤口管区7个村庄8000多口人都从浮桥上过,平时赶集,送孩子上学,从这里走很方便。”
2001年,老陈与朋友将陈渡浮桥承包下来,负责浮桥日常经营与管理。“当时一个原则就是‘自己维修,自己受益’,2002年,我们花了13万对浮桥舟体进行大修,都是换的8cm厚的钢板。”老陈说,
承包浮桥这几年,大都是普通小型车辆和村民从此经过,今年两次遇到大车从浮桥经过并发生惨剧,都感觉非常意外。今年6月2日,一辆河北籍货车在夜间过浮桥时落水,车内一人溺亡。
“4日陈渡浮桥再次出事,当晚我们立即对道路进行封堵,待浮桥维修完毕后再通行。下一步,将加大警示牌,在陈渡浮桥入口处设置限高标杆,以防大型车辆经过。”长沟镇安检站站长陈延民告诉记者。
“陈渡浮桥停用。如果从张山浮桥走,要绕3公里的路,很耽误时间。”一位村民表示。
运河浮桥:私营疏管之困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境内,不到5公里的大运河河段上,就有三座大小不一的浮桥。浮桥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少市民质疑,运河沿线为啥不能多建几座道路桥?建成后的浮桥公家管理好,还是私人经营好?
浮桥之势
5公里河段有3座浮桥
6日上午,记者驱车沿济宁市滨湖大道行驶,看到在八里庙至长沟镇之间的京杭大运河上有四座浮桥,长沟镇境内约5公里水路上就有三座,其中两座的名字都叫张山浮桥,两座张山浮桥一大一小,还有一座叫陈渡浮桥。
记者在大型的张山浮桥上看到,这座桥上铺的是厚钢板,桥面平坦;承载桥面的是一些船形的钢铁浮箱;并排的浮箱之间,由拳头大小的螺栓相连接,感觉很牢靠。
在该张山浮桥上下游不足2公里的地方,各有一座浮桥,下游的浮桥为陈渡浮桥。大张山浮桥和陈渡浮桥所在的位置原来都是渡口,以前河两岸群众往来、物资交流,主要靠渡船运送,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在张山浮桥的上游,有一座同它长相相似但小一些的浮桥。浮桥收费处插着一块标有“张山水泥厂渡口”字样的木板,与此相对的一块树立的水泥板上写着“限重20吨,收费”。看桥人告诉记者,这座也叫张山浮桥。
“大型的张山浮桥和陈渡浮桥都是政府审批的正规浮桥,而在其上游的另一座张山浮桥是不合法的。”有关人士透露,这座小型的张山浮桥,曾经被取缔过,但取缔之后,又重新建了起来。
与陈渡浮桥相似,2008年,完成审批的张山浮桥产权属私人所有。
浮桥之便
村民可少走20多公里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山水泥厂开始投资兴建浮桥算起,张山浮桥在此已存在了近20年。
“浮桥建成之前,两岸居民过运河需绕道通过西外环上的运河特大桥,距离有20多公里,很不方便。浮桥建成后,过河近了很多,大家也愿意从这里通过。”一位走在张山浮桥上的行人说。
“七八个村庄的村民都从这里过,走亲访友,做买卖种田,很方便。”陈渡浮桥看桥人说。
张山浮桥经营者秦老板说,该浮桥的舟体10年更换一次,现在使用的舟体是5年前更换的。
但另外一座小型的张山浮桥安全性却让人担心:今年4月份,一辆河北籍货车从该桥经过时发生侧翻落水。后来一人在焊接浮桥舟体时发生漏电事故,导致死亡。
“政府非常重视浮桥安全。”长沟镇安检站站长陈延民告诉记者,长沟镇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对浮桥进行安全检查,也会与经营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保证浮桥通行安全。长沟镇政府也有意建设道路桥,不再使用浮桥,但因建设陆桥耗资较大,至今未能实现。
据济宁市海事局通航管理科科长秦廷福介绍,浮桥使用年限根据浮桥舟体使用年限设定,一般货船使用年限为35年,客船使用年限为20年。海事部门每年都会浮桥进行标准检测,不合格的一律关闭改造,直至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