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北京同仁医院的一天

时间:2011-09-29 14:23来源:北京日报 www.yunhepan.com

  每天早上不到7点半,等待检查视力的各地患者就已经将同仁医院眼科大厅站得满满当当。为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医护人员们经常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本报记者 孙戉摄

  北京同仁医院是享有盛誉的三级甲等医院。它的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水平位居全国之首,世界前列。同仁医院的运转堪称规模巨大、严谨高效,非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医务人员的努力和付出的。

  9月27日清晨6时许,我们站在崇文门路口北连接着同仁医院东西两个院区的过街天桥上。

  往西看,眼科挂号大厅门口人声鼎沸,数百名患者边等挂号大厅开门,边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交流着各自的“看病经”。

  向东望,医院不大的停车场已经停得满满当当,还不断有送病患的车欲往医院大门里拐,排队车辆占据了自行车道,向南堵到了100多米开外的崇文门路口,汽车喇叭声、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一片嘈杂。

  门前车水马龙,门口人头攒动。同仁医院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场景一 清晨:紧张有序

  6时半,医院保卫处长马洁打开眼科挂号厅的大门,等候的患者蜂拥而入,狭窄的大厅里,空气立刻变得浑浊起来。

  保安人员按先来后到,迅速将人流在挂号窗口前分成六队,队尾甩出了大厅外。

  挂号室的张雪征动作麻利地换好工装,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抽屉里的现金、桌面上的财务章和成沓的空白就诊卡。

  7时整,张雪征和30余位同伴同时打开面前的窗口。“我要挂眼底的专家号……”

  不到20分钟,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眼科专家号已经全部挂满。几分钟后,耳鼻喉科的专家号也满了。

  7时半,神经内科主任张晓君走进办公室,开始处理邮件,准备8点钟的科室交班。西区门诊楼三层眼科诊室外,护士董桂霞已经站在墙边的视力表旁,开始为已经排起长龙的200多名患者逐一检查视力。

  8时整,喉科副主任王军带着七八名医生准时查房,与此同时,全院共有三四百名医生在病房交班、查看住院病人的病情;

  8时整,眼科主治医师周海英在诊室中迎来了第一个病人,与此同时,数十间诊室内,200多名大夫同时出诊;

  8时整,眼整形科主任李冬梅当天的第一台手术准时“刀碰皮”,与此同时,东西两区的33个手术室门口同时亮起了“手术进行中”的红灯。

  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清晨8点前,2000多名白班的同仁医护人员全部就位,门诊、手术室、病房、护理、药房、化验检查、CT室、划价收费等部门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开始进入高节奏的一天。

  场景二 诊疗:尽心竭力

  冲洗、切开角膜缘、剥离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按部就班,干净利落,很快,一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就结束了。(下转第三版)

  此时,下一个病人已经完成术前准备,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三个经验丰富的女医生同时上阵,十多名护士手一刻不停,为后续需要手术的病人眼睛贴标记,为再后面的近百名病人眼睛里点麻药。

  在同仁医院,白内障手术就像一条精密仪器控制的流水线。虽然这只是眼科手术中的“小儿科”,但许多患者依然选择在同仁做,觉得心里踏实。半天时间,这条“流水线”就完成了200例白内障手术。

  此时,全国知名眼底专家、眼科主任魏文斌的诊室里,也有一条流水线在“作业”。

  十几平方米的诊室里,除了魏文斌外,还有4名助手和1位护士——护士负责叫号,魏文斌负责诊断,助手负责诊前检查和诊后开药。无论什么时候,“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都候着至少两三位患者。

  诊室外,患者排成了两列长队,就像晚高峰时地铁1号线的站台,中间只留出一条曲里拐弯的小缝儿。一位身穿蓝衣的保安正满头大汗地维持秩序。

  “您现在的情况需要住院,我先给您开住院证,但可能需要等床,一有床医院会马上打电话给您。”还不到上午10点,魏文斌就已经看到了当天加号的第10号。电脑显示,他当天的加号已经到了79号。乐观地估计,他得看到下午3点半。

  “没办法,都是各个科室转给我需要会诊的病人,都有疑难问题,而且大多数是外地患者,不忍心让他们多等。”魏文斌记得,自己的“纪录”是一天看了110个病人,从早上8点一直看到下午4点多,午饭自然就免了。

  医生没增加,来自全国的患者却在激增。今年8月份,同仁医院的门急诊总量达2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2%;出院病人数4556人次,比去年增加21%;住院手术加门诊手术共做了8616台,比去年增加20%。

  场景三 就餐:叹为观止

  中午11时,西区患者食堂开始热闹起来,25辆饭车排着队被推出来,食堂工作人员小孙推着饭车奔向西区眼科病房。

  在午饭时间来到同仁医院的餐厅,有一种与其他就餐空间完全不同的感受。餐厅规模之大、就餐人数之多、来去之快,令人恍惚。

  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后勤人员,每天中午,在同仁医院三个区共7个食堂,同时供应近万人进餐。每天,食堂都要消耗3000多斤粮食,其中光蒸米饭就要用掉1000多斤大米,采购员买肉全部从顺义肉联厂直接进货。

  医院的食堂,最难做的就是病号饭,医院称为治疗饭。这个病人是糖尿病,一顿只能吃1.2两米饭,大师傅称好放在饭盒里;那个糖尿病患者可以吃1.3两,继续称。这都是全院13位营养师根据当天医嘱和病人的身高、体重算出来的。

  像这样为每个特殊患者量身定制的治疗饭,同仁医院一顿要做大约300份。

  “我12点半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下午1点还有门诊,先走了啊。”中午12点45分,西区职工食堂里,一位年轻男医生正跟同事打招呼,行色匆匆,10分钟前他刚进来,随便要了份素炒饼。西区职工食堂有400个座位,每天中午能接待近2000人就餐,多数人都是十几分钟结束“战斗”。

  还有很多医护人员赶不上饭点儿,每天食堂都有人推着封闭饭车给手术室送饭。“医生最喜欢粥和汤,我们知道,他们站了半天手术台,都渴。”

  场景四 救治:攻坚克难

  医疗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是对人们生命的救护,要求精益求精。

  下午1点多才下手术的杨庆文大夫走下手术台,活动了一下由于一个姿势保持太久而略感僵硬的胳膊腿儿,第一感觉就是又饿又渴——怕术中上厕所,他一上午没敢喝水。

  手术室里有间六七平方米的“餐厅”,几套简易桌椅,医生护士随来随吃,随吃随走。

  今天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和肉片苦瓜。杨庆文刚拿起筷子,电话铃响起,是急诊室打来的,一个6岁的贵州男孩因喉乳头状瘤堵塞气道,需要马上手术。

  立刻叫停了后面的一台常规手术,铺单、准备手术器械、刷手消毒,手术室里忙而不乱。

  孩子被推进来的时候,脸色铁灰,已经憋得不能平躺,只能坐在轮椅上,手无力地垂着。别看喉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可是特别容易复发,这不,这已经是这个孩子第22次手术了!

  由于情况危急,麻醉科副主任潘楚雄亲自上阵。给孩子施行了全身麻醉后,他的眼睛一刻不离监护仪,密切关注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一根细长的黏膜切割钻,从孩子的嗓子眼儿里探进去,通过显微镜,杨庆文可以清楚地看到,不仅声门,就连气管上都长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肿瘤,堵住了呼吸道,难怪孩子喘不上来气。

  其实,喉科医生并不爱做喉乳头状瘤手术,倒不是因为这个手术风险大,患儿极易在术中窒息死亡;也不是因为在术中,病毒会飞溅到主刀医生的脸上和手上,让医生染上扁平疣;更不是因为手术中的激光会对医生的眼睛造成很大损伤。而是因为,这个病的发病机理到现在还是个谜,有的孩子肿瘤长得特别快,每隔20多天就要做一次手术。每每看着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被肿瘤憋得小脸青紫,医生们总是备感医学的无能。

  细细的钻头伸下去,如绣花般精细,一点一点,将肿瘤从声门处剥离,再往下探,将肿瘤从气管上剥离——刚才还堵得只剩下一道缝儿的气道,光滑通畅了。

  切下来的肿瘤,被放进一个液氮桶,做成研究标本——对于喉乳头状瘤这个世界难题,同仁医院喉科有个专门的科研小组,密切关注世界医学这一领域的前沿进展,并对1000多名术后病人进行随访。毕竟,同仁是全国做喉乳头状瘤手术最多也是技术最棒的医院,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不敢稍有懈怠。

  这名患儿被平安推出手术室时,已是将近5点了,但杨庆文还走不了——刚才临时推迟的那台常规手术还要完成。

  窗外,夕阳西垂。

  此时,神经内科主任张晓君刚刚结束了全科室的一次疑难杂症讨论会,讨论非常激烈,持续了3个多小时。每天下午,像这样的病例讨论,在各个科室再寻常不过。

  利用半个小时安排好“十一”期间的节日出诊表,张晓君赶到食堂匆匆扒拉了两口饭,这才想起,自己上午出门诊一直到下午1点半,连午饭都没顾上吃。晚上还有一堆事等着她:欠一家医学杂志的4篇约稿后天必须交了;带的3个研究生课题马上要开题;有一项国际学术会议今年首次从欧洲搬到中国举办,张晓君是主委之一……

  场景五 医护:今夜无眠

  夜幕低垂,喧闹了一天的门诊大厅安静下来。但医院这台24小时的“永动机”却不得停歇。

  耳鼻喉科病房里,责任护士曹飞将200毫升安素——一种牛奶一样的肠内营养液,用注射器慢慢推入73床女患者的鼻饲管里。这位病人当天刚刚因为多发性副神经瘤做完手术,还不能进食,插着鼻饲管,这就是她的晚饭。喂完晚饭,曹飞又用同样的方法给患者喂了一点水。随后,晚间护理开始了,冲洗会阴、擦拭全身、洗脚……

  这天,本该是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罗晶轮休,但因为病房突然来了两个重病号,她又被临时叫来加班。晚上7点多赶到医院时,她发现当天的值班医生赵京阳已经忙得脚不点地,周华医生也被从家里叫过来“救急”。

  两个重病号中,那位肠梗阻导致休克的老人已经80多岁了,住在13床。吸痰、监护、送去做CT,床旁做结肠镜,赵京阳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曾经无数次从12床边走过,但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多看一眼。12床的病人,是他的岳母。

  深夜11时50分,一辆999急救车呼啸而来,蓝色顶灯旋转着生命的渴望,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分外急迫。一位双目紧闭白发苍苍的老人被抬下救护车。“快,老人没有心跳了,需要抢救!”急诊室里一阵奔跑的脚步声。

  这,注定又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尾声

  当9月27日结束时,同仁医院留下了这样一串数字:

  这一天,全院门诊量达10220人次,住院病人1486人。

  这一天,全院400多名医生出诊。

  这一天,仅西区的5个取药窗口就收方发药4000份,平均一个窗口40秒处理一张。

  这一天,全院共做了200多台CT检查。

  这一天,全院共完成391台手术,其中,时间最长的一台手术持续了10个小时。

相关阅读

    上一篇:天宫一号发射质控组长:发射前四次须经审查
    下一篇:纪委调查炫富女事件 副县长称愿上交名包辨真伪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