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后没几天,又取出了拳头大的血肿,现在又诊断为肠粘连。”汶上县义桥镇西芦村村民王修响说,一个月前他在汶上县第二人民医院做阑尾切除手术,谁知做了两次手术后,又出现了肠粘连,让他遭了不少罪。院方称这是正常的手术并发症,建议患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8日下午,记者在汶上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病房见到了王修响。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寿光某工地打工,8月16日突然感觉肚子疼,寿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阑尾炎。8月23日,王修响在汶上县第二人民医院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手术后几天王修响一直腹疼,经过检查发现他的手术切口部位有一处11.7X6.0cm大小的血肿。
9月1日,院方请来专家为王修响手术,从他腹中取出血肿。几天后,王修响又感觉腹疼,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肠粘连、肠绞痛。“医生说这是手术造成的,没想到普通的阑尾手术让我遭了这么大的罪。”王修响说,切除阑尾只在他腹部留下了4厘米长的疤痕,而取血肿时却留下了15厘米长的疤痕。
王修响认为是手术不成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事后他多次找院方索赔,要求赔偿1万元,但院方只答应给他3000元的营养费。“年底前我都不能干活了,还受了这么大的罪。”王修响说,由于未达成赔偿协议,所以他停药十几天了也没离开病房。
28日下午,记者见到了为王修响主刀的外科医生王恒,他告诉记者,王修响属于腹膜后阑尾炎,与普通阑尾炎不同,手术后易出血。手术时很顺利,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几天后,患者迟发性出血造成血肿,后来又引起了肠粘连。“可能是伤口结扎口松脱造成的,这是一种手术并发症。”王恒说。
汶上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振林解释说,发生在王修响身上的这些现象属于手术并发症,在手术前,患者家属已经在术前告知书签了字。“院方处于人道主义,准备给他3000元的营养费,他一直不同意。”李振林建议王修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