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消,秋风送爽。鱼台大地仍然涌动着一股股创业的热潮。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力开展项目建设、城镇建设、现代服务业“三个突破年”,已成为该县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社会经济在攻坚克难中呈现出提速增效、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
重点项目热火朝天
总投资3.6亿元的孔府宴重组扩能项目新产品成功上市;总投资28亿元的张黄循环经济化工园“双30万吨”项目已部分投产;煤化工项目重组顺利完成……鱼台县大项目建设亮点频闪,带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
该县相继开展了“项目建设落实年”和“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推行了重点项目“四个一”体制,举全县之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2008年以来,累计新上500万元以上项目485个,完成投资163.9亿元,亿元以上的项目43个,完成投资49.8亿元。其中总投资6.7亿元的济宁正鑫塑料助剂项目一期已开工生产。总投资4.8亿元的宁大钢构项目已完成“六通一平”和4.5万平方米车间主体工程。总投资1.5亿元的星源特大功率抢险排沙泵项目,钢构厂房正在安装;总投资1.26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中科院新型膜材料及膜组器项目,正在进行试生产;总投资1.2亿元的平行集束节能电缆生产项目,一期生产车间建设已竣工。
同时,鱼台县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也快速推进,目前,全县服务业在建重点项目80个,总投资44亿元,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城镇建设特色凸显
干净整洁的街道、设施齐备的西支河公园、各俱特色的城镇建筑群……“城镇建设有了新起色,增添了许多新亮点”。日前,大型纪录片《再飞齐鲁》摄制组在对鱼台县进行航拍后称赞道。
鱼台县按照“打造新区,提升老城,西连北拓,开发沿湖”的城市发展战略,突出“水”、“绿”、“孝贤文化”特色,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累计投入16亿元,建设城乡道路42条,桥梁7座。启动旧城改造,累计已拆迁和正在拆迁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全民健身广场、新客运中心、西支河公园、县一中西校区、县医院急诊病房楼、经济开发区路网一期工程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投入使用,鱼新三路西段、鱼清线和金清线罗屯段竣工通车。投资1.9亿元对济鱼路进行升级改造,总投资9.5亿元(其中鱼台投资5.85亿元)的滨湖大道工程正加紧施工。
与此同时,鱼台县组织开展了“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投入2540余万元,设立专职清扫保洁员824名,在花园路沿线、城中村、乡镇驻地、省道沿线村庄建设垃圾池3032个、定点安置垃圾箱1208个、垃圾处理厂25个、垃圾中转站12处;整治乱搭乱建24.54万平方米,清理垃圾1.05万吨,清理三大堆5.32万处,城镇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民生工程亮点纷呈
安居小区一期工程2.8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全县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55元;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县医院综合病房楼主体施工至13层……
这是鱼台县实施惠民工程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县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完善措施,构建和完善以城乡低保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主,社会扶助为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筹集资金600余万元,建设了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投资1.6亿元、面积15.4万平方米的32栋回迁安置房,将于近日竣工入住。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落实改造任务240户,每户资助金由1.2万元增加到2万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以来县财政已拿出400余万元予以补贴,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6%。城镇人均工资达到2700元,比2007年的工资水平翻了一番。一笔笔“真金白银”,使鱼台县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