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孙中山和他的《实业计划》(2)

时间:2011-10-11 10:34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www.yunhepan.com

  这个长期流亡海外,被人称为“夏威夷华人”的革命元勋,从来没有如此靠近他的祖国和民众。在大江南北,他演说“以实业与商务重建我们的国家”,令国人心潮澎湃。

  在武昌,面对露天会场的人潮,孙中山看着不远处的滚滚长江,提出修建长江大桥和挖掘长江隧道的设想,并提出要在长江上游修建一座世界最大最高的水坝。

  话音一落,“大总统万岁”的欢呼声响彻武昌城。

  习以为常的欢呼声不足以引起孙中山的兴奋。他最在乎的是在中国土地上修建铁路的设想。袁世凯给予的“全国铁路督办”空衔,他之所以欣然接受,是因为他想以10年之期,修建10万~20万英里铁路。他查阅铁路工程资料,拟设建设机构,考察既有铁路沿线,并亲绘铁路建设草图。

  然而,铁路建设的梦想还未及施展,就被政治的旋涡冲得七零八落。

  庞大的十年计划

  “无矿业则机器无从成立,如无机器则近代工业亦无发达”

  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遁走日本。此后与宋庆龄结婚,发动护法运动和护法战争,继而南北军阀相继背离,孙中山深受打击。1918年5月4日,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孑然一身离粤转沪。

  6年辗转,孙中山又回到了起点:“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他一度陷入了极度的彷徨、苦闷之中。显然,铁路计划无从实施,他本人尚立足未稳,又何以安下一根根牢固的枕木呢。

  在上海的两年半时间里,孙中山一方面与粤、闽、川等地国民党人函电往来,一方面反思过去、规划未来。

  1921年,55岁的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在广州再立政权。10月10日,《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付梓。

  其实,《实业计划》早在1919 年2月就已经完稿,最初用英文写就,发表在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上,后由朱执信、廖仲恺、马君武、林云陔等译成中文。

  1922年,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的《建国方略》,系《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部书的合称,它分别阐述了孙中山关于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想。

  其中,《实业计划》共包括六大计划,主要目标是在10年到20年内,修建相当于纽约港那样具有世界水平的三大海港(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和许多商埠,修建长达10万英里的五大铁路系统,把沿海、腹地和边疆联成一片,并修建全国公路网,来促进商业繁荣,开导和整修运河和各地内河航道。

  由于“无矿业则机器无从成立,如无机器则近代工业……亦无发达”,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生产钢铁、石油、机械制造、水泥等各种“工业之粮”成为当世之急。孙中山尤为重视钢铁工业,他指出,“今日之钢铁世界,欲立国于地球之上,非讲求制造不可”,在全国钢铁储量较丰富的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开办工厂,对于已建厂的河北、山西、湖北、辽宁等地钢铁工业加大投资。

  这些还不是这个庞大计划的全部。

  对于农业,《实业计划》要广泛采用各种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移民垦荒,建设边疆。在此基础上,发展轻工业,使粮、棉、油、纺织、日用品、印刷、蚕丝、茶等的加工制造业,做到在自给有余的基础上外销出口。

  《实业计划》的主体部分是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和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港口等10个大的项目。他对三大港口的选址不惜笔墨,其中南方大港可选定在广州,东方大港可选杭州湾或改造上海黄浦江港,北方大港选址在天津塘沽以东滦河口附近。

  1911年前,清朝共兴建铁路9400多公里,其中大部分为清末10年所建。这部分铁路中,虽然有些为外国独资兴建的铁路,但自建铁路多达4000多公里。相比之下,1911—1928年,关内(山海关)仅兴建铁路2100公里。

  勇敢者的梦想

  “夫以中国之地位,中国之富源,处今日之时会,倘吾国人民能举国一致。欢迎外资,欢迎外才,以发展我之生产事业,则十年之内吾实业之发达,必能并驾欧美矣。”

  在这一事无巨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中,孙中山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宏伟计划的背后是巨额的资金需求和庞大的专业人才缺口。

  此时的中国显然既无资本又无人才。但是他认为有办法,那就是眼光往外看。

  “我无资本,可利用外资,我无人才,可利用外国人才,我无良好办法,可利用外国人办法”,孙中山将希望寄托在国外,提出“借外债以兴实业,而苦无资本,则不能不借外债”,“借外债以营不生产之事则有害,借外债以营生产之事则有利”。

  兴办实业的另外一个自信在于,今非往昔了。“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则不能,今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所以,他曾声明将以民国国民的身份,在未来的“十年内不问政治”,专门从事社会实业建设活动。

  显然,孙中山的议程设置是10年。“夫以中国之地位,中国之富源,处今日之时会,倘吾国人民能举国一致。欢迎外资,欢迎外才,以发展我之生产事业,则十年之内吾实业之发达,必能并驾欧美矣。”

  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为当时所需。但是在晚清,外国资本名为投资实为掠夺,它们频频强迫清政府接受铁路投资计划,将势力范围渗透到铁路的尽头。孙中山说,应改变闭关主义而为开放主义,外资必须操之在我,不可授之于外国人,反对外资借投资之名提出损害中国国家权益的附加条件,也就是“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吸引外资原则既立,下一步就是如何吸纳了。

  外资所有者与中国企业联合,共同开发中国实业。外国人提供机器,并且负担外国专家们在华的一切支出;中国人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双方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共赢。这一合资设想与改革开放初期倡导的“中外合作企业”多少有些类似。

  孙中山游历各国,“机器”对他的诱惑是巨大的,所以他希望外国投资者提供机器,继而使国人学习工业国家的先进科技。

  在民国初期,虽然国人对共和趋之若鹜,但是对机器生产仍然几近一无所知。手工生产的中国,与早已实现工业革命的欧美相比,徒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孙中山深知,中国正需机器,来耕作广袤的农地,开采丰富的矿产,建设无数的工厂和扩建交通运输网络,因而“欲兴中国之实业,非致数十万万匹马力之机器不可”。

  但是,工业国家的机器生产非一日之功,“经济先进之国,以百数十年之心思劳力而始得之”,作为经济困顿的后进国家,中国“以借外资而立致之”,“遂成富国,如美国、英国是也”。所以,现在想要谋求富国足民之路,除了外资没有别的途径了。

  他主张利用外资兴建的企业应为国家所有,“十年以后,则外资可以陆续偿还,人才可以陆续成就,则我可以独立经营矣!”

  也许是来自游历欧美国家的观感,孙中山注意避免劳资矛盾激化,引发产业工人的罢工、游行等行为,“故在吾之国际发展计划中,提议以工业发展所生之利益,其一须摊还借用外资之利息,二为增加工人之工资,三为改良推广机器之生产,除此数种外,其余利益须留存以为节省各种物品及公用事业之价值。如此,人民将一律享受近代文明之乐矣……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有一次讲三民主义时说:“兄弟著了一本书,叫《实业计划》。这本书的主张,是借用外资从事生利的事业。像开辟市场、兴办工厂、建筑铁路、修治运河、开发矿业。那些大生利的事业,都归公有,把各种新事业的利益都归于公家。”

  恰如《实业计划》的英文版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国际共同开发中国经济计划”)所显现,孙中山一心希望通过振兴实业,用机器大工业,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来发展农、工、矿、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让中国实业层级提升,中国人的生活改善,达到“共同的繁荣昌盛”。

  孙中山认为,“国际共同开发”,将会使中国成为工业国剩余资本的投资地。在外资刺激下,中国实业发展将有助于避免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改变长期处于外国商品倾销之地的现状,最终成为在国际市场进行平等商业竞争的国家。由于外国资本深度投资中国,一方面发展了中国经济,另一方面避免了中国卷入贸易战。

  他从—个政治家的高度,提出发展的目的在于和平。他认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矿产丰富、农业雄厚,但是不能独立发展,因而要与世界各国互相提携,共同开发;如今却成为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俎上肉”,“不只是中国之耻,也是世界各国之忧虑”。

  但是此后,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由泛起到迅速膨胀,“国际共同开发”并无实施的可能,利用外资也成为泡影。

  由于中国缺乏资本、人才和方法,孙中山寄希望于利用西方原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力、机器,转移到中国发展实业。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孙中山的雄心壮志在中国却是行不通的,欧美列强非但没有施以援手,还向当时的北京政府示好,而中国内部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人人自危,根本无暇发展工业。即便孙中山“再造共和”成功,《实业计划》实现也非十年之功。

  但孙中山的勇气尤为可嘉。自中国近代开端,贫穷、落后、愚昧、软弱成为中国的标签,而官僚阶层和知识群体在寻求救国之路上屡受重创,曾国藩的儒家救世,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等均以失败告终,崇尚革命的孙中山,较之改良、新政和立宪等派人物打了个大胜仗,也希望通过“国际共同开发”取代“师夷长技以制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等来探索一条救国富民的蹊径。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 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8名责任人被处理
  • 云南陆良化工厂3人因铬渣事件被拘

  • 上一篇:6旬老乞丐街头乞讨不忘教小乞丐认字 感动网友
    下一篇:安徽驴友被困西藏纳木错 同学微博求援使其获救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