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孙中山和他的《实业计划》(3)

时间:2011-10-11 10:34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www.yunhepan.com

  之所以用英文写作《实业计划》,其实是孙中山先生向国际社会“喊话”,但是无人响应。于是,他将希望转投国内,希望国人致力于“物质建设”。

  “现在各国通商,吾人正宜顺此潮流,行开放门户政策,以振兴工商。”虽然《实业计划》并不讨好,但是未来的事实证明,孙中山反对闭关自守,力主开放的视野符合历史的潮流。

  《实业计划》的悲剧在于其生不逢时。袁世凯时代的北京政府维持着全国统一局面,在拟定经济法规、劝奖实业方面曾有些许建树,袁世凯“登基”后全国分崩离析,各派政治力量竞相角逐,“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实业大旗虽为中国所急需,但是政府无心、民众无意。

  时代的悲歌

  抗日战争完全打乱了部署,中国的建设计划无疾而终。

  《实业计划》甫一发表,知识阶层交口称赞,国人争相了解计划的详情。但是怎么实施,却一直无人问津。

  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看来,这一点都不意外:“《实业计划》主要是基于一种空想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后来许多人说,这个港那个路,都在孙中山规划中,那是不对的,与他当年的构想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对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不必估计过高,只能说是孙中山和他一些朋友的看法就行了。”

  《实业计划》的实施一拖十年,先行者的心血几乎变成空话。除了时人无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来完成之外,与计划中无具体实施方案、指标过高、可操作性不足有关。

  孙中山也并不是想扮演实业规划师的角色。在《实业计划》自序中就开宗明义:“此书为实业计划之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而已,至于实施之详细计划,必当再经一度专门名家之调查,科学实验之审定,乃可从事。”所以,他主张计划的落实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调研,不能囿于自己的权威而盲目执行。

  孙中山没有想到,还没等到专业人士的详细规划,他就遭遇美国商务部长雷飞尔的拒绝:“阁下所提计划如此复杂,如此普遍,即令将其详细之点规划完竣亦须数年。阁下亦明知书中一小部分尚须数十万,而其中多数在初期若干年间,不能偿其所投利息与经费。是故必要之债,所需利息如何清付,实为需解决之问题。以中华民国之收入,负担现在国债利息太重,难得有新增之息必能清付。”

  拖至1930年代,实业计划在目标几无实现后又被重提。1931年,一大批中国工程师自发组成“中国工程师学会”,成立“总理实业计划实施委员会”,内分13个组,以有关民生、国防等急要建设为研究的总目标。他们计划先准备一个五年计划,在国内人才允许的范围内,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详细办法。

  但随后爆发的抗日战争完全打乱了部署,中国的建设计划无疾而终。直至1940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展开专题讨论,订出六条执行办法,其一为“以总理建国方略中之实业计划为中心,参照其他各先进国家之经济建设之方法与经验,并顾及现在环境之特征,拟具整个实业计划之细密计划”。

  在这次专题讨论结束后,“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正式成立,由陈立夫任会长,十几个工程专门学会正副会长皆为委员,另外,还邀请一批专家,分别组成十几个专门小组。自1941年3月研究会开始进行工作,由各工程学会出50人,以及工程专家86人,农林专家24人,职员15人组成,分成55个项目进行研究,经一年半时间,提出一份研究报告、这份计划从17个方面提出10年至20年内所应达到的目标,例如10年内应建铁路2万公里,炼铁900万吨,产煤50万千吨,机床15万部,飞机1.2万架,培养人才250万人等等。1943年,报告在内部印发。

  此后由于国共内战,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该计划无从实施。

  告别“实业”

  在2010年版的《辞海》里,“实业”已经退出了条目。

  民国初建,中国的实业与科技的状况十分薄弱。1919年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额还没有1864年多,中国土地上仅筑成铁路一万余公里。

  从1914年到1920年代初,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由于西方国家陷入“一战”,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大大减少,民族工业产品的国内市场陡然扩大,商品价格上扬,又使工业的利润大增,刺激了各界的竞相投资。这个原本被洋货充斥的市场给民族工业腾出了消费空间。如中国棉纺织业的进口机械,1920年耗资690万两白银,1921年猛增到2670万两白银。

  据估计,1913年中国现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工人总数27万人。到1920年,现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工人总数56万人。从1914年到1920年,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13.8%,其中轻工业如面粉、卷烟的年增长率超过20%。

  但是由于工业强国对中国的经济渗透和扩张、国内外政治环境的混乱、资金的匮乏、内需的不足、技术的落后和管理的低下等原因,实业成长速度仍然缓慢。

  孙中山最为看重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更不容乐观,因为铁路建造和轮船航运均需要巨额的投资,而外国在华投资商受到“一战”影响,货物和旅客增量不足以刺激铁路投资。1912年到1926年,铁路共通车3723公里,年平均通车里程不足250公里,只有东北铁路进展迅速,建成1000多公里。

  虽然铁路进展缓慢,但是正如孙中山所预期的那样,铁路成为北京政府财政的支柱之一和交通系官僚资本的摇钱树。据统计,1921年,铁路的盈余高达4000余万元,而北京政府一年的总收入不过4亿多元。

  中国实业在有些许发展之后,民族资本家正欲扩大投资、新办工厂之际,大寒冬轰然而至,即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有媒体评价说:“因欧战致富之实业家,营业失败重入旋涡者,乃时有所闻,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而早自1922年起,中国的实业发展就从经济的高速发展转入缓进乃至停滞发展时期。

  此后中国的实业经济发展一路荆棘、时断时续,到1980年代才峰回路转。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中国每年新增消费需求相当于整个韩国的产值,但是中国国内消费占经济的比重仅为36%,不仅在世界同等收入国家中的比重最低,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也是最低的。

  “世界第二”,或许,孙中山没有想到。而国内消费占比之低,恐怕更是他所没想到。

  翻阅1915年始撰的《辞海》,“实业”一词赫然在列,意为:“农工商等经济事业总称。”时光辗转近百年。在2010年版的《辞海》里,“实业”已经退出了条目。

  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开始了。

  [本文参考台湾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台北京北书局1967年版;申报主编《最近之五十年》(杨铨:《五十年来中国之工业》),申报馆1923年版;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孙中山著《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版;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实业计划》

  英文版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即“国际共同开发中国经济计划”。全文共六篇,前四个计划全关系到交通运输。

  第一计划:开发北部资源,以北方大港为中心,造西北铁路系统;第二计划:开发中部资源,以东方大港为中心,整治长江水道;第三计划:开发南部资源,以南方大港(广州)为中心,造西南铁路系统;第四计划:铁路建设计划,造中央、东南、东北、扩张西北、高原等五大铁路系统;第五计划:生活之物质原件工业;第六计划:矿业。

  国父梦想今成真

  中山先生念念不忘的大港、大工业、铁路大动脉,在共和国时代已基本实现,他倡导的安居计划和鼓励民营,也正被坚定实施。

  周海滨

  在民国初期,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早在1870 年代,上海港便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近代工业聚集区。上世纪初,黄浦河道局对吴淞口和黄浦江的局部河段进行了整治和疏浚,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入黄浦江。

  但是,孙中山认为,上海现在虽然是中国最大的商港,但是长此不变不足以适应将来世界商港的竞争。于是,他综合外国商人发起在上海建设世界级商港运动的诉求,提出如果在上海港原址改造需要“费去洋银一万万元以上”。同时,上海作为东方世界级的大港并不是理想的位置,“此种商港最良之位置,当在杭州湾。”

  孙中山的顾虑不无道理,“扬子江之沙泥,每年填塞上海通路,迅速异常”,未来必是“僵死之港”,因而,上海港必须要解决泥沙问题才能谈得上成为世界商港。孙中山决定未雨绸缪,在杭州湾建设东方大港,上海港作为辅港。

  此后的事实表明,由于港口维护技术水平的提升,上海港的命运并没有被改变。1930年代,上海港成为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一度高达1400万吨;船舶进口吨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创下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港口世界纪录。

  2004 年,上海港开始股份制改造并剥离上海港公安局、上海港医院、上海港引航管理站等非经营性资产重组,引入招商局国际作为战略投资者,诞生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港集团”)。

  2006年10月,上港集团(600018.SH)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上港集装箱后上市,成为我国港口业第一家整体上市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港口集团。当年,上海港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港。

  即便在国外,大型港口上市并不多,上港集团被称为国企整体上市的典范,2010年,上港集团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5.5%;利润总额79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44.1%。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 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8名责任人被处理
  • 云南陆良化工厂3人因铬渣事件被拘

  • 上一篇:6旬老乞丐街头乞讨不忘教小乞丐认字 感动网友
    下一篇:安徽驴友被困西藏纳木错 同学微博求援使其获救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