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管理考题的便利,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叶某用带有摄像头的手表将2009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试卷拍下,转手交给张某等人。张某等人通过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将试题卖给参考医生获利。
记者上午获悉,二中院终审判决,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叶某等7人有期徒刑4年及4年半至1年半不等。其中购买考题的考生曹某和裴某被分别判处拘役3个月和拘役4个月,缓刑6个月。
新闻事件
为帮朋友摄像手表拍试题
33岁的叶某是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一处的工作人员,负责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的开发工作。在协和医院工作的张某是叶某的好朋友,得知叶某有机会接触到考题,他称妻子正好要参加考试,希望叶某提供方便,并主动给了叶某一块带有摄像功能的手表。
2009年7月,叶某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内,用手表拍摄了2009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及答案共4套,经鉴定上述材料为机密级国家秘密18项、秘密级国家秘密6项。
为卖试题朋友开起培训班
令叶某意外的是,张某拿到材料后,伙同马某等人,以开办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班的名义,在山东、天津等地联系购买试题的考生。
为防止出事,张某要求考生封闭培训,只能当面看题,不能记录、复制。如果做记录,只能用培训班提供的笔和纸,最后还要把用过的纸和资料收回。
当年9月,张某又将部分试题答案复制到U盘内提供给赵某使用,获利15万元。赵某得题后又伙同他人,在北京、山西等地联系购买试题的考生,并通过电子邮箱、专人送达的方式向数十名考生泄露试题答案。经鉴定,泄密内容包括机密级国家秘密12项。
据了解,购买试题的考生每人花费在2万至5万元不等。考生裴某、曹某为顺利通过医考,两人合伙花2万元报了培训班。拿到考题后,曹某又转发给他人,泄密机密级国家秘密8项。因购买者通过邮箱频繁传递考题,警方网监部门从中发现了涉案泄密试题文件。
维持原判买题者被判拘役
今年2月,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后,叶某等4人不服提起上诉。
二中院审理后认为,叶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故意向张某泄露国家秘密,已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张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后伙同赵某、朱某等人,以赢利为目的,向他人泄露国家秘密,均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赵某通过他人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其行为又已构成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与其所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并罚。
而身为医生的曹某伙同裴某以收买的方式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二人行为已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二中院终审驳回叶某等4人上诉,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叶某、张某、朱某、吴某有期徒刑4年半至1年半不等。赵某另外还被法院以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半。买题考生曹某和裴某分别被判处拘役3个月和拘役4个月,缓刑6个月。
记者追访
据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白春林介绍,近年来,司法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建筑师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泄密案件时有发生,践踏了国家保密法规。这些考试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有一些共同特点。
1.公职人员涉案比例逐年上升
2. 涉及人员广泛
3. 造成的影响大
从2007年以来,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英语四六级、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领域等都出现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件。
泄露国家秘密的涉案人员中有一定职权、掌握信息和国家秘密的公职人员比例逐年上升。这些涉案人员中有负责出题的,有负责监管试题的,有负责往外传递信息的,还有进行“专门”辅导的。
仅2007年国家医学考试就造成当年超过22万考生停考,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医学考试案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元,还不包括其他间接损失。
考试泄密发生在多个环节
通过查办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系列故意或者过失泄密案件,检察院发现,造成考试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件常常发生在几个环节上。
1. 出题环节
2. 印刷环节
3. 运输环节
4. 保管环节
5. 监考环节
6. 考生资格审查环节
以前的出题方式多为专家封闭,有专人监督,但由于出题人也可能外传题目,无法完全防止试题外泄。现在出题方式多采取多人出题、多套选择,后报相关主管部门审定,专家和掌管试题的人员就成为考生公关的对象。
印刷及运输环节出现的问题往往防不胜防。我国现在各类重大考试的试卷印刷往往都是在封闭环境进行,但依旧不能避免诸如管理人员、试题印刷监管人员泄题事件的发生。
试题在运输过程中,某些人员与运输人员相互勾结,私自拆封试题或者故意损毁试题密封,造成泄露试题事件的发生。
广东肇庆市中考试题泄密案,造成4000多名中学生重考,泄题原因就是肇庆市莫村镇教育办试题保密员监守自盗。
有些监考人员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将试题内容通过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予以外传,事后收取好处。
负责报名、考前审查的人员收取贿赂放松审查,或者玩忽职守放弃审查职责,导致替考发生。2008年甘肃天水市发生山东籍考生替考的作弊案件,9人以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受贿等罪名被立案侦查。
●律师说法
两名买题者获刑有因
此案中,两名买题者曹某、裴某分别为北京市仁和医院妇产科助理医师、北京航天总医院下属东高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他们均被判刑。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马里律师表示,买题者是否被判刑,主要看其在购买时是否知道这是考题和是否泄密。
马里说,有些考生参加培训班并不知道考题,甚至以为是猜题,即便拿到了真题通过考试,也不应该追究刑责,可以根据“考试法”将其考试成绩予以取消。
但此案裴某两人则不同,他们在购买时就知道拿到的考题中包含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答案,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转发给他人,事后曹某还收取了别人给予的钱财,主观上具有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购买国家秘密的行为,符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犯罪构成。因此被法院判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