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下定决心离婚,她就抱着相册拉着窗帘要自杀 远离冷暴力女性要从心理上自强自立
王璇和丈夫张力刚刚结婚没几年,二十刚出头,相貌清秀,在济南工作了没多久,王璇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王璇对张力感情深厚,坚决拒绝了离婚的要求,并用尽各种方法要留住丈夫的心。而张力没有任何想挽回这段婚姻的念头,他对王璇置之不理,甚至搬出了他们的家。有一天晚上,痛苦的王璇割腕自杀。
历下区妇联接到王璇的电话时,她已经躺在床上流血不止,飞奔到现场的工作人员紧急救护后,暂时让她情绪稳定下来。第二天早上6点,妇联又接到王璇的电话,电话里的她已经到了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大哭着又说不想活了。再次赶到王璇家里,妇联的工作人员看到她拉着窗帘,没有开灯,抱着以前和丈夫的相册,坐在床上哭。
“给她煮了一碗面让她吃完,我就带着王璇赶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翟静主任那里,给她做了三个多小时的心理辅导后,又联系她的家人把她送回老家,希望通过家庭的温暖来让她得到心理上的解脱。”历下区妇联的袁女士轻叹一口气说,遇到这种女孩时,自己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多年的妇女权益保护工作中,袁女士说家庭暴力有多方面原因,很多时候也需要女性的冷静分析,但是遭受暴力后女性保持自强自立的心态,对顺利走好生命中以后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同袁女士一样,李令秀律师也赞同女性需要自强自立的观点,“全职太太在出现这种状态时不要自怨自艾,否则很容易处于既被抛弃又无处维权的尴尬境地。”
■相关调查
35岁到40岁的夫妇最容易出现冷暴力 调查报告显示:65%的受访者遭受过家暴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不久前被爆出家暴事件后,知名婚恋网站百合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5%的受访者在恋爱或婚姻中遭受过暴力行为,35岁到40岁的夫妇最容易出现冷暴力。
●调查背景
受访人数:2492人(男性1247人,女性1245人)年龄段:18—63岁
●调查结果
65%的人遭受过暴力行为
调查显示,受访者遭受的暴力行为主要包括冷暴力、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男性遭受的言语暴力稍高,女性则遭受肢体暴力的比例稍高。
专家分析:百合网情感专家周晓鹏表示,从北京目前的情况看,结婚3年后就比较容易出现家庭矛盾或家暴。冷暴力年龄最明显的是35岁到40岁上下,多发生在高压力人群中,以媒体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IT行业的高管居多。发生冷暴力时,通常夫妇间持续一个月没有言语交流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且一般伴随着第三者行为,最终导致离婚。周晓鹏建议,有冷暴力的家庭,可以试着通过饭后散步等方式,增加彼此交流的时间。
面对暴力 男性比女性宽容
调查显示,在面对暴力行为上,男性会因为爱对方或对方道歉就能原谅,而女性则很难接受暴力行为,“一次都不可以,拒绝家庭暴力行为”。此外,在遭遇暴力行为时,男性更愿意求助专业机构,女性则选择直接离婚。
专家分析:百合网情感专家李琦称,男性在面对家暴时,很可能不会把自己看作弱势的一方,所以面对家暴问题时,愿意求助专业机构。 (据《法制晚报》)
行为 男性 女性
冷暴力 34% 32.4%
言语暴力 17% 12.4%
肢体暴力 1.5% 7.8%
至少两种 9.1% 14.9%
没有遭受过 38.4% 32.1%
宽容度 男性 女性
一次都不可以 47.3% 72.7%
一次,如果改可接受 13.7% 16.1%
两次 3.7% 2.8%
三次,事不过三 8.5% 4.5%
爱对方,就不会介意 15.3% 2.1%
有道歉行为就好 11.6% 1.8%
关于冷暴力的法律问题,目前存在争议
今年8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这标志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部法律的研究论证工作正式开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大代表告诉记者,由于冷暴力在我国并非一个法律用词,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界定。正是这种立法上的缺失造成在处理冷暴力案件时,司法实践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局面,使受害者在主张权利、请求保护时于法无据,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导致施暴者主观上无所顾忌。另外,也增加了法院审理冷暴力案件的难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