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关于冷暴力的相关法律问题存在争议。这位人大代表认为,我国目前法律只规定了对显性身体暴力的惩罚措施,而冷暴力尚无相关法律规定,存在法律空白,并呼吁加强家庭冷暴力立法,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我希望冷暴力可以被纳入反家庭暴力法中。”
但同时有律师指出,家庭冷暴力难以单独立法与其自身特点有关。在立法技术上无法解决好冷暴力的法律边界问题。冷暴力作为一种情感和精神层面的伤害,主要体现为一种隐性的、无形的损害,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加之现实生活的纷繁复杂,使得损害程度和对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成为难题。“冷暴力”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使得要求“冷暴力”立法者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而有说服力的立法草案。
(据《辽宁法制报》)
名词解释 家庭冷暴力
■相关链接
被丈夫打过三次就坚决离婚 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越来越少
在历下区妇联,记者见到几份“济南市家庭暴力伤情鉴定意见书”,妇联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近期一些遭受家庭暴力需要维权的妇女送来的,每份鉴定表后都附着照片。一位叫李青的妇女眼睛被打得充了血,资料上写着她遭受过三次丈夫的击打,只要夫妻俩有什么意见不合,丈夫便会用粗暴的方式让她顺从自己的意见。三次家暴之后,李青坚定了要和丈夫离婚的念头,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离婚赔偿,李青来到妇联寻求家暴鉴定帮助。
“其实现在遭受家庭暴力能达到伤残的现象极其少,很少见到长期遭受家暴、情况特别严重才来妇联寻求庇护的妇女。即便是存在长期家暴但没有寻求任何帮助的女性,也可能是年龄较大、没有维权意识的老龄妇女。”历下区妇联工作人员袁女士说,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越来越少,尤其在较年轻的群体里,因为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维权的法律知识和途径了解越来越多,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历下区妇联半年一次的详细统计数据,婚姻家庭类纠纷依然占了来电、来访数量的绝大多数,而去年历下区家庭暴力的案件统计则显示,婚后6个月到2年内出现家暴立即要求维权的妇女不在少数。
被媳妇打得鼻青脸肿 男性遭受家暴也来妇联求助
在历下区妇联的来访记录中,也有过男性遭受家暴来维权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基本都是底层的,有身份的人因为怕丢人,很少有主动来妇联寻求帮助的。”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接待过一位来访的男士,被他的妻子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到了妇联开始控诉自己的妻子怎么欺负他,最后得到了妇联的调解。还有一位从青岛赶到济南的男子,妻子常年在济南打工,自己千里来寻妻,可对方却闭门不见,无奈之下,男子来到了妇联,“这种情况我们也只能去调解,不能越权,因为他们都没有形成违法,只是夫妻双方感情不和。”
“曾经有一个女士,脖子上带着明显的掐痕来到妇联,文化层次很高,向我们寻求家暴鉴定的帮助。”袁女士说,后来让她的老公也来到妇联进行调解时才发现,“她老公也是鼻青脸肿。”事实真相是,先是妻子对丈夫实施言语暴力,丈夫一怒之下掐住她的脖子,这时妻子又拿剪刀戳向丈夫,夫妻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存在暴力的家庭里,应该说夫妻双方都有着不同的问题,有时一个巴掌拍不响。”
婆媳之间相处困难 有的女士也打妇联的电话
王丹,省城一家事业单位职员,和丈夫、婆婆住在一起,虽然已经年过三十,可她依然处理不好和婆婆之间的关系。“我就是不想和婆婆住在一起,可我老公非要和他妈一起过,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虽然长期从事妇女权益工作,但面对这样对家事的咨询,历下区妇联工作人员袁女士依然耐心开导她,要艺术化地处理婆媳问题。
根据历下区妇联的统计,2011年上半年,仅是全区妇联系统来信来访来电就近二百起,“再加上到妇女维权站和温馨话室的人,每年通过妇联期望寻求帮助的人有上千人。”
“女性必须学会独立处理家庭事务,学会协调整个家庭的和谐相处,如果连这种能力都没有,那怎么能担当起家庭重任?”袁女士说,因为现在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忍了,有矛盾就要解决,女性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于是主动寻求外界帮助的人越来越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