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指认作案现场。王新海供片
本报记者 李培乐 通讯员 王新海两名“90后”聋哑人,在山东各地流窜作案,4个月的时间居然偷了10万元。16日,他们在一次行窃中被商河县刑警大队当场抓获。经审问得知,二人以前是聋哑学校的同学,他们对法律所知甚少,偷了10万元还“问”警察“啥时可以回家”。
中午吃饭工夫,店里1000元现金没了
刘强(化名)在商河县城里经营一家工艺品店。9月份的一天中午,到了吃饭的点,他就用锁把门头房的门简单一锁,随后就去吃饭了。由于中午吃饭很快就会回来,所以他也没有拉上卷帘门。
也就半小时左右,刘强吃完饭后回来了,可是刚到店门口他就发现店面的门被人给撬开了。刘强心头一惊,知道坏事了,赶紧往屋里跑,拉开存钱的抽屉一看,里面的1000元现金没了踪影。他赶紧向周围的邻居打听,问有没有看到人来到店里,但大家都忙着生意,并没有人注意到。没有办法,刘强赶紧报了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发现,就在最近,还有一家门头店也进了贼,被偷走了4000元。另外,这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段和时间都非常相似,都是利用中午老板出去吃饭的时候行窃,偷窃时都是撬开门作案。
再出手时被抓,4个月居然偷了10万元
连续发生两起撬盗沿街门头房案件,办案民警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和相关单位做好防范工作。同时调取发案地点周边的监控录像,查找蛛丝马迹。
经过大量的工作,办案民警发现,该犯罪团伙系一聋哑人流窜犯罪团伙,成员为2—3人,多利用中午沿街商店店主吃饭或休息时间,使用专用工具撬门,实施盗窃。根据嫌疑人的作案规律,专案组安排便衣民警,在中午易发案时间对重点地段进行设伏守候和巡逻防控,防止类案再次发生。
10月16日12时许,民警获得线索,这一犯罪团伙又在商河县城出现,正在寻找作案目标。办案民警立刻赶往现场,对犯罪嫌疑人秘密跟踪,准备在其实施作案时进行抓捕。最后,民警在实验小学附近将正在作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并从其身上起获部分作案工具。据其“交代”,二人作案时通常是分工明确,一人望风,一人作案。偷窃一门头店的时间也就需要一到两分钟,一旦得手就会立刻离开,前往下一个城市寻找目标。
据二人交代,今年6月份以来,他们先后流窜至青岛、潍坊、日照、淄博、济南等地撬盗门头房,或溜门盗窃作案20余起,盗得现金10万元。
两人是聋哑学校同学,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两人是聋哑人,被抓后警方找来会哑语的人员与他们交流。经过调查发现,两犯罪嫌疑人都是山西人,一个19岁,一个18岁,是两个地地道道的“90后”。他俩还是同一所聋哑学校的同学,毕业后没有找到正式工作,渐渐走上了偷窃的道路。
“他们对法律知识所知甚少,可以说是很单纯,盗窃了这么大的金额,居然还问民警‘啥时可以回家!’”办案民警介绍,他们二人平常就是喜欢上网,生活比较单调,由于是聋哑人无法与其他人交流,精神相对空虚。喜欢上网,家里又没有钱,后来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民警介绍说,他们到一个城市后,会先坐公交车到处溜达,发现目标后,二人配合进行盗窃。除了进行撬门偷窃,有时他们一人故意吸引门头店老板的注意力,另一人迅速溜到柜台内行窃。经过调查了解,这两名聋哑人表示他们只偷山东,“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操纵他们,估计还有团伙!”目前,商河县刑警大队正在对此案做进一步调查。
民警提醒广大门头店经营业户,如果中午外出吃饭,店里没有人,一定要锁好门,最好将卷帘门也锁上,以防被小偷乘虚而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