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专门设计师设计,保证制作成品的品质,一定是流行的、舒适的。来定做衣服的顾客不是很在意服装的价格,更注重面料和款式。我们的一家分店曾经做了一套10万元的西装,是世界顶级的面料,集几大世界顶级精品辅料于一身,价格自然高。”
C 来店里购买的群体主要是一些成功人士
从进门开始,高级服装定制店就力求为顾客创造舒适的环境。很多高级定制店带有会所性质,销售人员经过专门培训,言谈举止要让顾客宾至如归。李经理告诉记者:“店内的会员还享受很多服务,譬如店内预留了专门的空间,提供给顾客VIP的包间,顾客如果需要安静的场所,谈事情都可以来店里。”
李经理说:“我们的量体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一套衣服要测量20多个部位,还有相应仪器进行测量,便于设计师把握尺寸,完成顾客要求。”她说:“来店里购买的群体主要是一些成功人士,有的是定做出席重要场合的衣服,有的是做了日常穿。他们对服装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服务也很看重。”
燕儿岛路的一家高级定制店的负责人表示,在店内定制服装享受一年两次的免费保养,可以上门服务。设计师根据你的身材、职业、年龄为你推荐合适的面料、款型、色彩,甚至与西装搭配的领型、领带等都会为你准备好。店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定制服装的流程:“首先量身师为顾客细致量体,从繁多的面料和各种版型中挑出顾客最心仪的面料。然后,试穿高级定制的半完成品,无衬里,裁衣师在试穿时画线、别针记录,会进一步完善版型。最终成品完成,裁衣师与顾客再次沟通,对衣物进行精调,力求完美符合顾客要求。” 文/图 见习记者 卞雨洁
曾经
买布做衣服是老传统
从开始有裁缝起,服装都是根据每个人的要求量体裁衣,然后由裁缝根据尺寸定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可是,自从出现了“成衣”这个词语后,裁缝店慢慢淡出了舞台,虽然没有消失,但在服装的比重中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添置新衣。那时候,很多家庭都有缝纫机,简单的衣服自己做,想要时髦新颖的就拿到裁缝店去找师傅。如今,缝纫机大多消失不见了,即便有,也是用一块白布盖着,表面铺着一层尘。
现在在台东一路开服装店的高女士,二十多年前就是一位开服装定制店的老板。几年前 ,她刚刚转行,做起了成衣批发的生意。谈起上世纪九十年代服装定制生意,高女士说:“那时候,裁缝生意很好做,各种年龄层的人都来做衣服。什么衣服都能做,春夏秋冬、套装、西装、连衣裙,总之就是忙不过来。以前买衣服的都是有钱人,收入一般的都选择做衣服。很多人自己买布,然后让裁缝做。如果定做的不合适,自己改改很方便。现在正好反了,有钱人都定做衣服,人家不去挤商场。”
“我为什么转行呢?是因为做服装定制这一行太累了,我颈椎、背部都累出病了。每天要扛一轮一轮的布料,扯布的时候用力也很大。每天做衣服的很多,日积月累身体就受不了了。”高女士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