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网点是服务“三农”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制定县域网点建设三年规划,保持县域网点稳定,实施功能升格、搬迁改建,近三年优化调整低效网点53处,建成精品网点42处、理财中心8处,设立自助服务区96处、非现金服务区73处、贵宾区107处。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从城区市区搬迁到经济发展活跃、产业集聚的乡镇网点2处,在没有农行网点的信用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整体推进村,设立“三农”金融服务站336个,夯实了服务“三农”的网点基础平台。今年又选择性地从市区迁址到发展潜力大、产业集聚的经济重镇两处网点,发挥了物理网点对周边乡村的辐射作用。创新推出移位接管、柜员业绩考核、网点效能评价等精细管理措施,全部网点配备专职大堂经理,全面推行叫号服务、远程实时监管,系统推动业务分流,县域行非柜台业务占比62.04%,三年提升19.6个百分点,网点服务效能与服务品位明显提升。总行简报、省行参阅件转发推广我行网点转型、服务“三农”经验作法。
致力加快推进农村电子渠道建设,依托供销系统162个基层社、492家农村专业组织、1.47万个超市等“一网两平台”、科技局“双通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电子产品机具投放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县域农村配置。3年新增ATM101台、POS781台、转账电话16135部,存量占比45.7%、58.5%、56.3%,居四大行首位,乡镇电子机具覆盖率达到100%。
围绕农村现代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创新探索网点缺位下代理服务新农保、新农合的路子,全省农行在平邑召开现场会议,经验做法在全省行推广,目前9个县域新农保、新农合实现全覆盖代理。积极介入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首家研发上线莒南沂蒙花生市场电子交易银期转账系统,垄断金锣电子商务年70亿电子交易业务,交易量占到全省的94%、全国的45%,在全国农行电子银行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同时,加快电子产品推广,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针对农村电子银行产品匮乏、饱和度低的实际,坚持产品与客户适配、批发与零售并重,加快推广适销对路产品,新增贷记卡11万张,存增量份额44.6%、51.5%,存量份额由同业末位跃居首位。新增网上银行14.5万户,存量份额46.8%,提升25.6个点。顺应县域外汇型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逐县摸排出口前10强、开证前10强结算大户,实施穿透式考核,国际业务份额26.3%,三年提升2.1个点,保持同业第2位。转账电话总量达到1.18万部,去年增加5.31万部,均居四大行与全省第一位,乡镇电子机具覆盖率达到100%,县域金融服务效率明显改善。制定《重点产品适应性管理意见》,对“三农”序列产品适应性、上柜率、覆盖率实施序时监管,提高了产品推广的深度与广度。基金、自主理财等产品网点覆盖率100%,县域AA以上客户网银覆盖面85.6%,同比提升12.4个点。 (王松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