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0月22日讯(记者 邢振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道德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又有何作用?22日下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报告厅,一场关于道德与文化的对话登上齐鲁大讲坛,
两位专家论道文化软实力,阐述道德和文化的真谛。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都受到冲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人们往往按照喜好选择,而不是按照道德的要求选择,大众文化也鼓励人们越来越任性。”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中华说,像许多广告词一样,“我们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想吃就吃”,它鼓励了人的任性,而遮蔽了道德约束。网上甚至有一个房地产广告这样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白领尽开颜。”此广告语化用了杜甫的名诗句,不但是文化品位的改变,也是道德立场的改变,从同情贫贱者变成了迎合富贵者。
“大众文化主要是面对大众市
场,就必须要迎合大众需求,这导致它有可能演变成为低俗文化。怎么最大限度地抑制这一弱点?能否利用现在大众文化的形式,增加上一些内涵,给它一些寄托,不单为娱乐而娱乐,让百姓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提升全民素质,这是要考虑的问题。”何中华说。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志东也认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内容,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以内容的优势赢得产业发展的优势。
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家一致认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问题,道德需要文化,文化也需要道德,国家发展必须依靠道德和中华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