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志勇 报道
本报济南10月24日讯 “没什么感觉,只是躺得有点累……”今天,省立医院中华骨髓库采集病房,来自莒县的于杰静静地躺着,注视着自己的血液经过仪器过滤出造血干细胞,捐献给远方一位不知名的白血病患者。
“行善积德是中华民族的的美德,遇到别人有难处,不管认识不认识,能帮的,咱就得帮,我们一家人都支持!”陪伴在床前的于月庆,说起儿子的这一做法充满自豪,儿子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志愿者等活动,2009年就参加县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血样志愿采集活动,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一员。
“绝大多数志愿者甚至一生都没有捐献的机会,儿子能这么快就有了机会,是他的幸运!”于月庆说。据了解,非血缘关系配型相合率在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间,对一名患者来说能得到配型相符的造血干细胞极不容易。今年7月,于杰得知自己的血样与浙江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需要配合接受进一步高分辨配型,为捐献作铺垫,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主动到县中医院抽取血样寄往浙江省血液中心HLA高分辨分型实验室,结果全部位点均配型吻合。从那时起,于杰就在家人的配合下,注重饮食的调节和身体锻炼,还专门到县人民医院做了全面健康查体,以最佳状态等待通知。
莒县红十字会副会长潘月廷一直守候在采集室外,给闻讯而来的各路记者介绍情况。于杰的做法引起了当地各届的关注,10月19日,得知于杰要到济南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县卫生局专门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于杰同志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白血病患者”仪式,日照市红十字会、莒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向于杰献鲜花,父亲于月庆所在单位莒县国税局浮来分局还特意让他“放假”,专程陪伴儿子到济南……
中午1:26,于杰捐献的400毫升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经处理后将送往浙江,救助急需的白血病患者。
据潘月廷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根治白血病的治疗手段。据统计,我国白血病的发病患者目前已达400多万,全国平均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大多数需要做移植手术。由于我国独生子女较多,亲缘关系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减少,当前我国非血缘关系的配对相符率只有四百至万分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