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临沂10月25日讯 今天上午8点37分,又有300台电机从澳柯玛(沂南)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厂区围墙中间的一道小门,通过周转车直接从隔壁的新大洋厂区运进自己的生产线旁。
“就这一道连接我们厂区和配套企业的小门,每年可直接节约成本超千万元。”澳柯玛(沂南)公司生产计划部经理王洪元说。据他介绍,澳柯玛电动车2002年建厂,年产能100万辆,厂区每天需要的电机就有两三千台。以前周边没有配套企业,电机等配件都是从浙江等南方运来。“两个电机得用一个包装箱,直接成本就是18元,千里迢迢从浙江运来,运费摊到每个电机上也有几十元。”
新大洋是浙江省一家从事电动车用电机、控制器、模具、塑件等配件生产及车型研发的大型企业,2006年在沂南发展电动车产业集群战略政策的吸引下,进驻沂南县经济开发区,在澳柯玛一墙之隔建起厂区。
从千里之外到一墙之隔,澳柯玛直接从新大洋采购电机等零配件。随着采购量的增加,处于产业链条上下游的这两家企业通过协商,干脆拆掉一段围墙,开通了一道门,实现了零配件在两家企业生产线上的“直接对接”。运费省了,就连包装箱也不需要了。
“节省的费用,我们两家企业对半分。”新大洋总经办的蒋阳川说,“这实际上是双赢,澳柯玛的产品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增强了。”
除了运货方便,小门还打开了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之门。以前澳柯玛用的配件出现问题,要与厂家人员预约、安排,一来一往就是数天,现在“小门”一开,技术人员几分钟就能来到现场,效率大大提高。及时密切的深度交流,也为双方合作创新研发提供了条件。
据悉,新大洋逐渐把在浙江的电机、控制器等生产基地全部转移到沂南,今年还把集团的研发中心也迁到了这里。
链条紧密对接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经过近十年发展,沂南已拥有包括澳柯玛在内的12家电动车整车企业和90余家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近万人,电动车年产能力达到300万辆,一个百亿级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我省近年来积极倡导推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目前已形成了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356个。如果都能在产业链上‘合纵连横’,实现整个集群的企业协作,那我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我省加速产业升级、构建区域发展高地。”省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刘新风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