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供热企业库存创历史新高
昨天,记者从青岛一些供热单位得知,根据市供热办关于提前具备锅炉点火条件的要求,我市不少热企供热准备已经基本到位,根据“看天供热”原则,只待一声令下启动供热。
■现场
最大热源准备好了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了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我市最大的热源生产基地和主力供热企业之一,生技部姜维军副主任说,该公司今冬明春采暖期供热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华电
青岛发电公司从10月20日起对热网系统全面充水试验,热网首站充水已经结束,各项指标符合供热条件。目前,供热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按照市供热办要求,整个管网已经具备供热条件。姜维军说,热网首站已经注水1.5万吨,4台循环水泵已经运行正常。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今冬供热期间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华电青岛发电公司整体更换热网首站2B加热器,对4台板式换热器返厂大修,解体大修其它加热器,对所有循环水泵和疏水泵解体大修,投入400多万元对热网循环泵改造,原先的电泵改用气泵带动,热网调控更加灵活。
优先保居民用热
姜维军说,今年华电青岛发电公司的供热压力较大,预计2011-2012采暖季最大供热量将超过1300吨/小时,机组供热负荷已无备用容量,电热负荷协调难度持续加大,集中消除蒸汽管网系统隐患缺陷32项,为保障冬季供热安全稳定奠定了基础。“我们已经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还进行了应急演练,全面提高了公司供热事故响应与应急事故处理能力,保证公司在极端天气和设备异常情况下的平稳供热。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或者是机器故障,我们将优先保证居民用热。”姜维军说。
■储煤
14家热企储备47万吨
记者在华电青岛发电公司的大煤场看到,两座煤山足有20多米高,一名工人正在现场测量温度,测量仪上显示的温度是36.7℃。“我们用温度传感器插到煤层两米深来测温,要是温度超过60℃,就要尽快处理这批煤,因为超过这个温度煤炭会自燃。”技术人员说。
现场的负责人说,夏天过后他们就启动了冬储煤工作,公司主管领导亲自带头“跑煤炭”,安排9名调度员专门调度煤炭运输,打破区域界限、煤种界限,千方百计开拓煤源,先后从省内、山西、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购煤,截至11月2日,公司发电供热煤炭库存达到38万吨,创下近年来库存最高纪录,足够一个月的使用量。
记者从高科热力公司了解到,他们公司也提前储备了热煤,到昨天为止已比去年多储备6.9万吨,足够今冬整个供热季使用。
记者从市供热办了解到,目前市区14家热企供热用煤储备了47万吨,足够50天的用量,也创了历史新高。
打造一小时保障圈
今年,鲁青热力公司新增37万平方米供热区域,主要集中在四方区兴德路、宜昌路一带。“今年冬天不用买煤块了,半夜里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关煤炉子了。”昨天,记者在金华路28号一楼孙女士家中采访时,她告诉记者,以往每个冬天需要烧2000斤煤块,90多岁的公公晚上睡觉都要盖两床被,家里温度只有10℃多点,今年鲁青热力公司工人花费半天时间给她家安装完了暖气设施,用了9年的土暖气被卖掉了。
记者从鲁青热力公司、华电热电公司了解到,针对今冬即将开始的供热工作,他们启动了“一小时服务保障圈”行动,实行供热报修 “首问责任制”和处结反馈“一条龙”服务,用户服务热线必须做到24小时有人值守,接到漏水、调温、测温等情况时,在一个小时内赶到现场,并迅速协调解决,切实提升用户满意度。
市供热办要求供热单位接到对供热设施漏水的投诉,必须在一小时内到达现场抢修;对供热温度等有关供热质量的投诉,在采暖期开始后的10日内,必须在接到投诉后的5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在采暖期的其他时间,必须在接到投诉后的2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记者 陈勇 通讯员 王超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