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1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塑造、文化繁荣、文明创建等方面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今年,则将继续把握舆论宣传导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品牌,切实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度。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我市将全面完成一般国有文艺院团、新闻网站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掀起文化强市建设热潮。
2011: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
去年,全市推出全国重大典型“永不褪色的先锋战士”谢立亭和“省管企业科技工作者优秀代表”黄福昌、“农民致富引路人”孔庆灿等3个省级重大典型和一大批“创先争优当先锋”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全市第3届道德模范评选,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道德模范22名,2名同志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
全市村文化大院建设覆盖率达到95%,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位居全国前列。文化市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被国家版权局授予集体一等功。兖州兴隆文化园、梁山出版印刷书业园等项目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名单。
2011年9月16日,《济宁晚报》顺利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正式创刊,结束了我市没有晚报的历史。电影《丰年》在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花开的美丽季节》在第二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评选中荣获优秀作品二等奖,《演说论语》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电视文艺“百家奖”电视专题类一等奖。
2012:建设文化强市 文化事业单位改制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规定,今年上半年我市将全面完成一般国有文艺院团、新闻网站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不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绩效评估考核,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
2012年,我市将举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第六届中国网络媒体济宁行采访活动。并组织开展“做文明有礼的济宁人”教育实践活动、第三届“感动济宁”十佳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美德济宁”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和“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打造具有济宁地方特色的道德建设品牌。
今年年内将重点培植10个骨干文化企业、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5个重点文化园区(基地),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集群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传媒、演艺、出版、旅游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图书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确保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农村公益戏剧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经常化。
此外,继续做好曲阜片区大遗址、南旺枢纽考古和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及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工作。通过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进一步扩大孔子文化品牌走向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以海外友好组织、孔子学院为平台,开展双向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加大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