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仅两个月的女婴,喝奶时意外呛奶导致憋气,送到医院抢救时已死亡,昨天下午1时40分,城阳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室内发生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女婴父母得知这消息后,顿时泪如雨下,但就在这种悲痛的情绪中,这对来自临沂的打工夫妻做出一个决定:捐献女儿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才60天,我们希望她可以做点事情,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点她来过的记忆。”女婴父亲李秀宗说。青岛市红十字会负责捐献工作的张少芹女士告诉记者,这名两个月大的女婴,也是我市至今年纪最小的捐献遗体者。让我们记住这女婴的名字——李晨希,希望她能够如爸爸、妈妈所愿,在天堂继续长大。
俩月女婴不幸夭折父母决定捐出遗体
昨天下午,记者得知有名两个月大的女婴要捐献遗体后,立刻联系市红十字会确认此事。“这名女婴送到城阳人民医院时已死亡,她的父母决定捐赠女儿的遗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少芹女士告诉记者,她得知这消息后感觉十分难过,同时也很敬佩做出这个决定的女婴父母,所以立刻帮他们联系,将遗体捐赠到青岛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我在市红十字会工作的过程中,常被很多事情感动,不过这次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孩子毕竟太小了。”张少芹说,自1982年原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去世捐赠遗体后,本市已经有245位捐献志愿者实现了遗体(器官)捐献,在这些人里,这名两个月大的女婴是年纪最小的一位。
“据初步了解,这名女婴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父母都是从临沂来青的打工者。”张少芹说,市红十字会也将根据情况,给予这对打工夫妻一些帮助。记者随后联系将接受女婴遗体的青岛大学医学院的王主任,说到这件事情时,王主任的语气里满是感动。他表示女婴父母已在城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坐城阳区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向市区赶,当晚6时左右就将把女婴遗体送到。据了解,女婴父亲叫李秀宗,今年24岁,母亲叫陈凡丽,今年28岁。
捐赠现场送别女儿母亲崩溃泪如雨下
昨天下午2时许,天空飘起小雨,到下午5时许,空中雨点慢慢密集起来。此时,不幸夭折的女婴躺在父母怀里,从城阳向青岛大学赶。车内的电台里正播放一首伤感歌曲,主持人念起听众的微博,不少人表示下雨天特别容易让人悲伤,而在此时,这座城市里最悲伤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即将和女儿告别的李秀宗夫妇。
到晚上6时,李秀宗一行人来到青岛大学,城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从医院到大学,孩子妈妈一路上不肯撒手,一直将孩子抱在怀里。”到青岛大学后,王主任早已等在那里,在教学楼内举行了一个庄严简短的捐赠仪式后,王主任将女婴从陈凡丽手中接了过来。女儿离开自己的手后,陈凡丽的精神有些崩溃,眼泪开始止不住地流,整个人几近瘫倒,幸亏被工作人员紧紧搀扶着。“那个场面,真让人不忍心看下去,自从把孩子交出去后,她妈妈就不行了。”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说。而接受遗体的王主任表示,作为医学工作者,他对捐献者都心怀感激,为表示感谢,王主任自己掏出几百元塞到李秀宗手里,表示自己的安慰之情。
孩子很小但很乖巧一直很让父母省心
离开青岛大学后,李秀宗夫妇和他们的哥哥李勇要回到在城阳惜福镇的租住处。记者得知后,请他们上了自己的车,要将他们送回去。在回城阳的路上,记者看到李秀宗夫妻二人面无表情,依然沉浸在悲伤中。与李秀宗聊了几句后,记者了解到这名两个月大的女婴名叫李晨希,给孩子起这个名字,两口子是希望女儿永远像每个清晨一样,充满希望。“孩子是1月2日出生的,到今天正好两个月。”李秀宗说完又补充道,要到晚上6点15分才满两个月。听到这,陈凡丽再次掉下眼泪。到达惜福镇一处村落外,因为已没有行车道,记者等人一起下车向村里走去。村里的道路很黑,没有灯光,李秀宗和陈凡丽两人互相搀扶着向租住处走去。
回到住处,李秀宗掏出女儿捐献遗体的证书,夫妻两人打开证书看了起来。记者注意到,证书上应该粘贴照片的位置,仍是一片空白。“本打算到等她到百岁时,给她拍些照片的……”李秀宗说,他们压根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一回到租住处,陈凡丽就坐在床头发呆,李秀宗拿起一包香烟走到小院里抽闷烟。记者环顾这处不大的房子看到,院外晾晒着孩子的尿布,床头散落着几件婴儿的小衣服,屋顶上还飘着一个兔子造型的气球,这是李秀宗为哄孩子开心花4元钱买回来的。屋子里的一切都在告诉大家,这个屋子里曾经有一名婴儿生活过。“晨希很乖,虽然小,除了最近几天因为感冒咳嗽哭闹外,一直都很让我们省心。”陈凡丽告诉记者,孩子不到50天时,她和丈夫从老家过完年回到青岛,为了想多赚些钱,给三个女儿更好的生活,但现在……话到此处,陈凡丽再也说不下去了。
姐姐回家要找妹妹目睹此景家人落泪
昨晚7时40分,与陈凡丽在一起打工的小姐妹带着陈凡丽两岁半的二女儿李嘉鑫回到家,刚一进屋,李嘉鑫就扑到妈妈怀里。“这孩子两岁半了,明白事了,今天知道妹妹出事了,一下午都不许我们提她妹妹。”看着陈凡丽紧紧抱着女儿的样子,陈凡丽的朋友也跟着掉下泪来。看到大人们都不说话,李嘉鑫也不说话,过了半响她问妈妈“妹妹去哪了?”听到女儿这句话,陈凡丽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再次夺眶而出。看到妈妈哭了起来,李嘉鑫也变得更乖了一些,老老实实坐在妈妈腿上。目睹此场景,在外屋抽烟的李秀宗、李勇两兄弟也忍不住落泪。“我和陈姐认识9年了,他们一家人都特别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真让人接受不了。”陈凡丽的朋友说,下午他们将消息通知了临沂老家的人,家里现在也是乱成一团。

捐出女儿遗体让生命“延续”
陈凡丽告诉记者,昨天上午他们一家人睡到11点才起,丈夫出门找活后,她就喂孩子吃了点感冒药,然后开始喂母乳,但女儿吃着吃着突然呛奶,奶水从嘴巴、鼻孔直往外流,她拍了孩子几下仍不见好,这时突然发现女儿似乎被什么东西呛住一般喘不上气。“我当时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赶紧找她爸爸,先去了小诊所,大夫说赶紧送医院,我们又打出租车往城阳人民医院跑。”陈凡丽说,到了医院后医生就开始抢救,但女儿一直都没有反应。
记者从城阳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当天下午1时40分许,急诊室的医生见到李晨希时,孩子已面无血色手脚冰凉,检查后发现已没了心跳。“我们不想放弃,又抢救了20多分钟,但很遗憾,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急诊医生说。据当时在现场的医生介绍,得知女儿死亡的消息,孩子父母半天说不出话,妈妈当时就蹲在地上大哭,孩子的爸爸似乎吓傻一般,半天没话。有医生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献孩子遗体后,李秀宗夫妇简单商量了一下,表示“我们愿意给孩子捐献遗体。”据医生说,孩子很可能是因为呛奶导致死亡。
当记者询问李秀宗是如何考虑给孩子捐献遗体时,他表示自己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过其他人去世后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当时就对这样的人很敬佩,所以当有医生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时,自己感到这是件好事。“我的女儿这么小,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很短,我希望她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证明她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也通过捐遗让她的生命‘延续’。”对于丈夫的说法,陈凡丽点点头表示同意。
夫妻来青专打零工还要抚养大哥孩子 因赚不到钱最快明天他们就打算回老家了
“我们来青岛两年了,一直都是在惜福镇打工。”李秀宗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陈凡丽都是临沂费县人。虽然两人家里都有地,但靠种庄稼仅能维持平时的生活。小两口决定出门打工,让日子过得充裕些。两年前,两人把家里的庄稼地让老人给照看着,从老家来到青岛。经老乡介绍,他们在惜福镇找到工作。可在外打工远没有想像中的容易,因为要照顾孩子,陈凡丽基本都是在家中干些针线零活,主要是老乡给介绍的一家服装厂的半成品裤子加工。每天由李秀宗从服装厂带回一些裤子,陈凡丽在家边照看孩子,边抽空剪缝裤脚,每条裤子能赚8角钱。李秀宗最初还在一家外贸加工企业找到一份工作,今年由于这个单位没了加工合同,李秀宗只得到街头找些零工干。
年后依靠打零工度日
每天清晨,李秀宗都要到街头靠活,希望能找到零工干。“我没怎么上过学,也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干粗活。”李秀宗说,他找到的零工就是给“大工”运送砖头、传递灰浆,每天能赚七八十元。即便这样,今年春节之后的一个月,李秀宗也只在外面找到一个活,在一个盖厂房的施工队当了两天小工。全家人靠这点收入难以维持生计,李秀宗春节后退掉在惜福镇靠近大路的租赁房,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小村里租下一间小房。“虽然这里走到大路需要10多分钟,但房租每月只要260元,比原先租的房子能省下几十元钱。”李秀宗说,他今年还向老家亲戚借了2000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这样能方便给陈凡丽来回运送在家加工的半成品裤子。
替去世大哥抚养女儿
“李秀宗心地善良,6年了,他一直替他去世的大哥照看着孩子。”李勇告诉记者,李秀宗从小就没了母亲,是父亲一手将他们兄弟三人抚养长大。2006年初,一场大病,李秀宗的大哥撇下刚出生两个多月的女儿撒手人寰。18岁的李秀宗就开始担当起父亲的责任,走到哪里都将大哥的孩子带在身边,就像自己亲生的一样抚养。“他能把大哥的孩子当亲生的一样,这样的人肯定能靠得住。”陈凡丽说,他们俩认识时,她就知道李秀宗带着一个4岁的孩子,虽然当时心里有些不愿意,但想到李秀宗能全心全意照顾大哥的女儿,就觉着眼前这个男人是个有担当的人。“拿别人的孩子都这么好,对自己老婆孩儿肯定错不了。”陈凡丽说,结婚后,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李秀宗时时刻刻都想着这个家,让她感到非常知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