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2012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的环保工作总体思路是“12345”,主要任务目标是,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2%、2%、3%、3%;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年底达到三类水质标准,空气质量主要监测污染指标较上年降低10%;全面完成《2008-2012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目标任务,在已建成20处人工湿地的基础上,新建3处、总面积达1万亩的人工湿地。
建设各类治污工程129个
今年,市环保局将以“倒计时”的方式,挂图作战,强力推进。结合12条重点河流28个县域河流出境断面各自情况,“一河一策”制定稳定达标方案,计划建设各类治污工程129个、总投资达36亿元。
同时,采用断面水质倒逼水污染治理机制,开展以发酵、造纸、医药等行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对部分排污量大、影响断面水质、治污进度缓慢的企业,逐一落实限产、停产治理和关停等措施。并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对河流断面超标或重点工程任务不落实的县市区,实行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责任追究等惩戒措施,确保2012年年底前主要河流入湖水质达到南水北调规划水质目标要求。
联防联控整治大气污染
该局联防联控整治大气污染,把握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三个关键,突出工业废气及异味治理、扬尘污染防治、汽车尾气排放控制三个重点,迅速开展新一轮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工作。开展燃煤电厂、煤化工、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改造,整治砖瓦、陶瓷、玻璃制造行业大气污染,提升发酵、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异味污染治理水平,配合有关部门严控扬尘污染,推行机动车环境保护标志管理。
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尽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城乡并举”的工作格局,严控复合型大气污染。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指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累计达到20%
开展生态济宁建设,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形成建设生态济宁科学务实的工作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加强《2008-2012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调度检查,对尚未完成的11项指标进行挂牌督办,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
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力争创建省级生态县1个,2个县80%的乡镇创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累计达到20%,市级以上生态村达到10%以上。
安排重点减排工程44个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报废黄标车、提高机动车油品标准等举措。腾出和扩大环境总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实现排放总量优化配置、环境容量高效利用。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量和坚决遏制高排放行业增长。行使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减存量方面,实施构建流域科学治污体系、建设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工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举措。今年安排重点减排工程44个,确保按期建成稳定发挥减排效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