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扶持规模化养猪,增加政府补贴,有利于生猪市场价格稳定,更有利于食品安全监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学斌在做客齐鲁网两会直播台时表示。
散养致肉价大起大落
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大多由食品价格上涨主导,而猪肉往往是各类食品涨幅中的"带头大哥",CPI也由此被戏称为"中国猪肉指数"。"透过猪肉价格的波动,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供需关系对散养和小规模养猪的巨大影响。"宫学斌说,"猪肉价格上涨时,养殖户蜂拥而上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后便群起屠宰,从而带来新一轮价格上涨。"
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除了价格大起大落,猪肉的安全问题更让老百姓倍感担忧。宫学斌坦言,在瘦肉精、死猪肉等事件爆发后,自己与同行们曾做过深深地反思,并将症结归咎于散养这一落后的养殖方式上。"散养既不卫生又不经济,更重要的是无法进行统一有效安全控制管理。"宫学斌表示,有厂家和品牌做出"头头检验"的承诺,但除了品牌厂家,很难确保在收购散户生猪的过程中对每头猪进行检验。而即使做到这一点,所增加的人工、物力成本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身上,反而不利于猪肉价格的稳定。
养猪的少吃肉的多 适合规模化养殖
在宫学斌看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散养规模正在逐渐萎缩,而猪肉消费量却在稳步增长。如果没有足够的养殖力及时补充上来,日后的市场供应将存在不小的缺口和隐患。宫学斌表示,随着散养户的日渐减少,扶持和推广规模化养猪业的最佳时期已经到来。"规模化养猪不仅能避免因供需失衡而引起的猪肉价格异常波动,更有利于规范饲养规程,对生产全过程实施监控,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产品质量。"宫学斌说。
政府加大扶持规模化养猪
由于一次性投入高、风险大,谈起对规模化养殖的扶持政策,社会普遍关注的是资金支持及政策性补贴。宫学斌认为,相对于资金筹措,如今规模化养殖的真正瓶颈其实在于用地紧缺。
"公司刚投资1亿元建成了一个1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用地面积达480亩。"宫学斌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筹集1亿元资金并非特别难的事情,但要获得480亩的用地指标则着实要大费周折。"
宫学斌表示,自己将在"两会"上建议,面临全国建设用地指标日益趋紧的形势,有关部门应拿出专门指标用于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以推动规模化养猪快速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