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龙口市诸由观镇后妙果村走访获悉,该村一下岗职工王祖海,多年钻研农机具改装,成功申请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台机器的作业效率可顶60个壮年男性劳动力。
3月25日上午,记者在后妙果村一处宽敞的院落中遇到王祖海时,他正拿着工具对一台葡萄清藤作业机械进行调整。“这家种植的葡萄行距较窄,清土刀具需要重新调整,否则会损伤葡萄藤。”王祖海说。据介绍,近年来,葡萄种植在龙口逐渐兴起,但由于冬季低温干旱,葡萄冻害严重,起先农户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葡萄培土和清藤,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管理质量差。王祖海根据葡萄培土、清藤的作业特点和要求,利用锥盘刀具旋耕原理,进行葡萄培土、开沟、清藤等机械研改,达到了良好效果。
“以前,一个人给一亩葡萄地进行覆土,需要4天时间,现在只用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按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算,一台机器顶60个人。”后妙果村村民林祖旭说,他种植有15亩葡萄,按1亩地4天算,雇工约需400元,而机械作业每米仅收费0.15元,每亩地约需50元,用机械不仅省时间还能省一大笔钱,而且作业质量好。
王祖海说,他从下岗开始便进行农机具研究,曾先后发明过打格机、开沟机等实用机械,目前,他手头共有2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个是大型培土机,一个是开沟覆土机,另外还有清藤机专利还在申请中。
记者了解到,作为亚洲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目前,我市酿酒葡萄基地种植面积20多万亩,葡萄管理的扒土、覆土等工序目前仍依赖人工化。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局长衣凤凰说,目前,我市葡萄酒年产量是全国的四分之一,按2010年烟台葡萄酒年产量27.14万千升计算,烟台需建5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然而,实际上烟台酿酒葡萄基地却只有20万亩,未来五年,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扩大到50万亩。
“农民自主改装发明的葡萄管理机器,可有效缓解当前农民老龄化问题,解决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衣凤凰非常期望,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有更多农民根据当地实情研发、改装实用新机械,促进全市葡萄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